创新驱动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日,2025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共有144名专家当选。 此次增选特别强调,进一步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向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人员倾斜。 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工程院增选名单中,有3位来自民营企业的专家当选,他们分别是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金发科技首席科学家黄险波。 事实上,此前也有民营企业专家当选两院院士。 以中国工程院为例,一个标志性开端是在2009年。那一年,中星微电子创始人邓中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打破了院士体系与民营企业之间那层看不见的壁垒。 此后十余年间,中国工程院累计诞生6位民企院士。今年新增3位,则创下单届民企院士当选人数的最高纪录。 据知,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首次为民营企业科技人才新增专项名额,将一定名额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候选人。 一届增三人,不仅是数量的“破壁”,也反映出结构优化的提速。 如将视线拉长,就会发现院士群体的构成,与我国经济的技术底色紧密相连。以往,国家科研资源通常集中在高校院所,院士也多产生于此。 如今,创新主战场正发生重大变化: 民企科技创新进入爆发期,日益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 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中国财经 小亚 今天12:01 4
披萨投料机精准地将馅料投放到饼皮上,AI智能值班系统“Q睿”轻松掌握店内人员调度……这样科幻的一幕在必胜客中国第4000家店——三亚湾壹号餐厅上演。 11月22日,这家颇具现代感的新店开业当天,便吸引来大量食客尝鲜。 从1990年在北京开设首家餐厅,到覆盖各级市场的全国网络,必胜客品牌的扩张速度、运营科技和年轻化策略正成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其在中国的布局也进入新阶段。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Joey Wat)直言:“面对市场风云变幻,我们凭借强大的业务韧性,迅速调整策略、优化供应链,确保运营稳定。” 必胜客中国第4000家店开业 第4000家门店变身“科技实验室” 走进必胜客中国4000家店的后厨,仿佛进入了一个“食品科技实验室”,多项科技应用已经接入试点运营。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披萨投料机,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样,精准地将每一种馅料投放到披萨上。这不仅保证了披萨的口感和品质高度一致,还极大地提升了制作效率,满足高峰期的出餐需求。标准化的配方内嵌于系统,新员工也能快速上手,大大缩短了培训周期。 除了披萨投料机,自动升降炸锅、自动饮料机、洗碗系统……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极大缩短了出餐时间。 必胜客中国第4000家店-三亚湾壹号餐厅 而AI智能值班系统“Q睿”则堪称一位全能的“智能副店长”,它能实时掌握员工到岗情况,一旦有员工突发请
中国财经 小亚 今天12:01 2
今年以来,我国积极拓展绿色贸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随着越来越多的绿色低碳产品与服务持续亮相国际市场,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绿色贸易正在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 在位于广西的装载机智能工厂,一台台电动装载机正在下线,即将发往海外。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装载机制造总监 姚东旭:今年我们电动装载机出口量跟去年对比增长了120%。以前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现在三条生产线都可以生产。 不仅是电动装备,在浙江长兴的一家企业,工人们正加紧赶制一批发往欧洲的环保商标带。看似普通的商标布,原料竟来自废弃的塑料瓶。 浙江凯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艺师 黄成:把塑料瓶熔融了之后做成纱线,织成布做成我们相对应的产品。 黄成告诉记者,再生材料的成本要比普通材料高出10%。然而,面对贸易绿色化转型的趋势,企业仍然决定持续研发环保产品。如今,其绿色标签产品已成为企业的“明星产品”,订单量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绿色产品正在加快走向世界。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增速超过30%; 光伏产品连续四年出口额超2000亿元; 在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将绿色设计、节能工艺和可循环材料纳入产品研发。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 李娜:近年来,我们积极拓展绿色贸易,取得了一系列扎实成效,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
中国财经 小亚 今天12:01 1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11月2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826元,上调21个基点。 图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截图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2025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02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具体情况如下: 图源:央行网站截图?
中新网长沙11月25日电 (记者 鲁毅)2025年山南—湖南招商引资对接会24日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共签约项目15项,意向投资总额近9亿元,涵盖文旅融合、现代农业、环保科技、电商服务等多个领域。 11月24日,2025年山南-湖南招商引资对接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记者 鲁毅 摄 西藏特色农牧资源丰富,吸引多家企业关注。藏湘韵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明表示,该公司在山南贡嘎高原食品加工产业园投资的牦牛肉、青稞制品,在2023年和2024年实现销售额2.7亿元。此次公司继续追加投资青稞深加工项目,计划推出代餐、冲饮、压缩饼干等新产品。 中车株洲所机电公司党委书记、西藏公司总经理刘琦介绍,中车山南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自投产以来运营良好,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在藏投入,带动当地就业,培养高原能源领域专业人才,共享西藏清洁能源发展机遇。 本次对接会旨在把握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国家重大工程机遇,推动山南市在清洁能源、高原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会前,湖南省援藏工作队梳理了山南在土地供应、税收减免、人才引进、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赴湖南多地企业开展“点对点”对接洽谈。 湖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飞地经济+产业协作”等创新模式,全程跟踪签约项目落地进程,推动更多优质湖南企业赴藏投资兴业。(完)
中新网海口11月25日电 (记者 张茜翼)面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调整变化,海南自贸港如何找准定位,国际投资者有哪些机会?24日在海口举行的“全球南方”媒体见面会上,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鹏表示,聚焦实体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海南将重点实施“产业构建”“产业焕新”“产业聚变”“产业引流”四大工程。 从黄鹏对外媒提问的回答中可见,这四大工程的具体内容是:“产业构建”工程方面,海南将聚焦数字经济、金融、物流等赋能型产业,积极发展国际数据业务,打造跨境金融生态体系,积极发展临空临港产业。 “产业焕新”工程方面,海南将聚焦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高端食品制造等战略型产业,加快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打造生物医药高地,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岛2.0,打造千亿级高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国际保税维修再制造中心。 “产业聚变”工程方面,海南将聚焦商业航天、南繁种业、深海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培育锻造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产业,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南繁硅谷”,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热带和海洋特色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产业引流”工程方面,海南将聚焦旅游业、新型贸易等特色产业,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标准化水平,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贸易增长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唯有坚持全球产业链供
中新网海口11月25日电 (记者 张茜翼)再过23天,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全岛封关后,海南自贸港能为“全球南方”企业提供哪些机遇?对企业来说最直接获利的政策是什么? 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印度、老挝、巴西等33个国家的全球南方媒体采访团,正在海南展开实地调研采访,深度解读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的政策体系、准备进展及其为全球贸易与投资带来的新机遇。 海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周正向全球南方媒体采访团表示,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举措。“这一举措不仅将为海南,也将为中国及‘全球南方’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 “全球南方”企业与海南的经贸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向海南跨境提供特色优质产品或服务,或在海南投资设立实体,在中国大市场内生产经营。无论哪种模式,成本的管控和政策的预期都是企业最关心的重点问题。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自贸港的政策制度体系,要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作为保障。可以预见的是,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的税收制度将为企业减成本、稳预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全球南方”媒体见面会上,相关政府官员对此给出具体的解答:一方面,“零关税”政策有利于“全球南方”企业的特色优质产品以更低的成本进入海南。封关后,海南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国家能源局微信公众号25日消息,2025年10月,全国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从交易范围看,省内交易电量4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跨省跨区交易电量12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从交易品种看,中长期交易电量5231亿千瓦时;现货交易电量407亿千瓦时。绿电交易电量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4%。 2025年1-10月,全国累计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49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3.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从交易范围看,省内交易电量416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跨省跨区交易电量132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从交易品种看,中长期交易电量52681亿千瓦时;现货交易电量2239亿千瓦时。绿电交易电量26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4%。
中新网海口11月25日电 (记者 张茜翼)记者25日从海南省商务厅了解到,今年前10个月,海南省新增对外投资备案企业296家,实际对外投资额3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42.6%,投资额全国排名第8。 海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枝平称,近年来,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账户等优惠政策的作用下,一批知名企业通过海南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海南对外投资增长迅速。 东南亚国家等全球南方国家成为海南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这是海南对外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10月,海南对东南亚投资超过54亿美元,占海南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41.7%。 “海南自贸港正在变成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总部的基地,我们欢迎全球南方国家通过海南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李枝平表示,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利用海南政策,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从海南走出去投资全球南方国家。 面对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在即,李枝平也指出,海南自贸港初步建立了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体系,封关运作后,海“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升至74%,进一步降低全球南方国家农产品、原材料等优质商品出口到海南的成本,实现贸易规模快速增长。 目前,海南自贸港正在持续加密海运航线,开通74条集装箱国际航线;同时扩大第五和第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亚汇通
欢迎咨询广告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