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纽盘,瑞郎兑美元交投于0.8025,涨幅为0.12%。
瑞郎基本面分析
一、经济数据:增长放缓与通胀低迷并存
GDP增速显著回落
瑞士2025年第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1%,远低于一季度的0.8%,创2023年以来最低增速。这一放缓主要归因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冲击——企业在一季度为规避39%关税而提前囤货的出口高峰(如药品、黄金)在二季度明显回吐,工业活动转弱。尽管服务业PMI升至55.1(扩张区间),但制造业PMI仅为52.9,显示经济复苏动能分化。高盛预测,若美国关税长期维持,瑞士GDP可能下降0.5%-0.7%,并威胁数万就业岗位。
通胀持续低于目标
5月CPI同比下降0.1%,陷入2020年以来第四次通缩周期,核心通胀率(剔除能源)仅为0.5%。瑞郎升值(美元兑瑞郎年内贬值5.2%)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跌是主因——进口占CPI权重达40%,瑞郎每升值10%将压制CPI约0.8个百分点。尽管7月通胀小幅回升至0.2%,但主要由旅游旺季的酒店和租车价格拉动,能源、服装等核心领域仍疲软。瑞士央行预测2025年全年通胀仅为0.2%,远低于2%的目标区间。
就业市场保持韧性
6月失业率维持在2.7%的历史低位,青年失业率2.5%,显示劳动力市场紧张。这一韧性部分得益于服务业扩张(如旅游业)和制药业的相对稳定,但制造业岗位已出现收缩迹象,尤其是钟表和机械行业受关税冲击明显。
二、货币政策:零利率与分级负利率双轨运行
降息至0%并重启负利率机制
瑞士央行(SNB)于2025年6月19日将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并实施分级计息规则:商业银行超额存款(超过1000万瑞郎)将适用“政策利率-折扣”的负利率模式,实际利率可能逐步降至-0.75%。这一机制旨在抑制瑞郎过度升值,同时通过释放约200亿瑞郎流动性缓解银行体系压力。此举标志着瑞士自2022年以来首次重返负利率时代,但通过阈值设定对小额储户形成缓冲。
外汇干预隐现但规模有限
尽管瑞郎兑美元汇率升至十年高位(1.2082),但SNB在2025年上半年仅净购入4900万瑞郎外汇,远低于2015年放弃欧元挂钩时的干预规模。不过,6-7月活期存款激增370亿瑞郎,暗示央行可能通过隐蔽操作抑制升值。市场普遍认为,若瑞郎兑美元突破1.2100,SNB可能加大干预力度,但需权衡美国对“汇率操纵”的指控风险。
政策空间趋近极限
目前瑞士政策利率已降至零下限,负利率工具仅剩25个基点的常规调整空间。IMF警告称,持续宽松可能挤压银行利润(2015-2022年负利率期间银行业利润缩水12%),并迫使养老金基金承担更高风险。
瑞郎/美元技术走势分析
(美元兑瑞郎)价格在成功收复之前的一些损失后,在最后一个盘中交易中收高,并试图在(RSI)上卸载一些明显的超卖条件,特别是在那里出现积极的重叠信号时,在短期基础上通过打破主要看涨趋势线的影响下,其交易低于EMA50带来的负面压力继续存在,加剧了其近期走势的负面压力。
(亚汇网编辑: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