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消除系统壁垒 打通信息通道 首个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部门规章发布

文 / 小亚 2025-07-08 07:31:31 来源:亚汇网

  近日,民政部向社会公布了《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首个部门规章,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行政区划代码管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依法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小切口”立法填补制度空白、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提升管理质效的具体措施。

  行政区划代码是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根据编码规则确定并公布的行政区划建制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数字代码。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建制、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建制、2846个县级行政区划建制和38712个乡级行政区划建制,都有自己特定的行政区划代码。对于每个人来说,行政区划代码即为我们身份证的前六位数字。同时,它也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重要基础码段。

  行政区划代码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渗透在户籍管理、公共服务、日常办事等诸多场景。譬如,办理户籍、社保、医保、出生证明、婚姻登记时,背后的信息系统都关联着行政区划代码。到银行办业务、在地图上查信息、网上购物、收寄快递,底层数据也都有行政区划代码。

  然而,一定时期以来,由于缺乏专门的规章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责任不明确、规则不健全、程序不完善以及代码发布不及时、信息获取难等问题,不利于社会各界在相关工作和活动中便利便捷地应用代码。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燕翀介绍,在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中,代码不规范不统一会导致政务数据难以整合和共享,增加数据清洗、比对的成本,降低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社会公众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在办理户口迁移等户籍业务时,缺少规范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可能会因校验规则不统一,导致业务办理受阻,给群众带来不便。在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时,缺少规范统一的代码,会造成各专业、各部门间基层汇总数据无法衔接,制约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难以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不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和规划。在企业经营和经济活动中,行政区划代码不规范不统一也可能导致发票开具、税务申报等环节出现问题。

  《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加固“数字底层建设”,提升个人生活便利度。据介绍,随着《办法》出台实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的权威性、统一性、规范性、有效性将大幅提升。通过消除“系统壁垒”、打通“信息通道”,能够让个人在政务办事、公共服务、日常生活中享受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提升获得感与安全感。

  据了解,此前行政区划代码主要通过推荐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形式出现,如何避免更新不够及时,使用不够统一,甚至错码漏码重码情况出现?新规实施后,是否会影响原来代码的使用?

  燕翀介绍,《办法》重点规范了三方面内容:一是各级的责任更加明确。县级及以上代码由民政部确定,乡级代码由省级民政部门确定。二是编码的情形更加规范。设立行政区划时编制代码,撤销行政区划时废止代码,变更隶属关系时废止并编制新的代码,界线变更、驻地迁移、更名等行政区划调整沿用原有代码,这样既保证了代码与行政区划建制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代码变更。三是编码的规则更加科学。明确了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代码的数字位数和构成,规定了各个号段代表的不同建制类型,提出了顺序编制、唯一对应、废码不用等编码要求,将编码的成熟经验上升为部门规章,实现了代码编制工作的科学化。

  此外,为确保行政区划代码的稳定性,《办法》实施后,原有的依法合规的行政区划代码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