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语录:
“市场先生”绝对无法成为投资者的引路人。
巴菲特认为,理智的投资者一定要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为市场是变幻莫测的,若你想靠市场上的股价变化来投资,那将十分冒险。
绝对不能人云亦云,尤其是在市场发展到全盛期,股市出现了泡沫时.你的投资必须更加理智。
巴菲特认为,此时你最好卖出股票。
(1)当牛市到达全盛期,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大都在上涨,此时股票价格偏离价值越来越远。
尽管这种状态符合了投资者想要获取利润的心理。
但是,股市整体水平就会偏离内在价值越来越远。
这样的股市行情,也很容易让人辨认不清公司股票的真正价值,越是涨得快的股票越可能是大家不塾悉的品种。
股市不久将下跌,重新向价值回归。
巴菲特认为,如果你不能忍受股票的不断下跌给你造成的财产损失,你不妨抓住全盛时期的卖出机会。
(2)股市处于全盛期时,由于大家存在着跟风的心理,市场的盲目性、求利性就凸显得更加厉害,股票牛市的整体状态的形成就不可避免。
而一旦股市冷却,整体急速降温的市场状态又会对股价产生巨大影响。
下跌过程中,优秀公司股票有时候也不能幸免。这样,投资者的利益必然要受到影响,为了避免造成过大的损失和影响,卖出一部分股票也是合理的。
(3)当股市大盘和个股一涨再涨,潜在的风险也在酝酿之中了。
当市场膨胀到一定状态,出现泡沫时,离泡沫破碎的时候也不远了。
一旦股市情形大转,没入能预料会跌到什么地步,而等到股票价值再次提升又要一定时间,并存在潜在的风险。
你手中相对不是很优秀的股票就根本体现不出它的价值,与其握在手中,不如卖掉。
总之,在牛市的全盛时期,股市出现泡沫时,巴菲特认为一定要调整投资组合,精简股票种类,抛出一部分股票,以减少股票市场对个人持股资产的影响。
同样,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投资者在牛市全盛时期,一定要看清楚市场状态,冷静思考后做出决定,往往这个时候卖出的决定要比你买入的决定更理智。
否则,当你发现你买入的是个随时存在风险的不定时炸弹时,那么你的财产早就已经保不住了。
事例说明:
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的狂飙,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合伙人企业。进入1972年
时,伯克希尔的保险公司的证券组合价值1亿1百万,其中只有1700万投资于股票。
1987年,道琼斯指数是让人大开眼界的2258点,正是牛市的全盛期,巴菲特认为股市是个危险地带,已静静地卖掉了大多数股票。
1999年11月22日的《财富》杂志刊登了巴菲特的一篇文章,他指出:美国投资人不要被股市飙涨冲昏了头,股市整体水平偏离内在价值太远了。
他预测美国股市不久将大幅下跌,重新向价值回归。
在2005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自责道:“从我们最早买进这些股票后,随着市盈率的增加,对这些公司的估值增长超过了它们收益的增长。
有时这种分歧相当大,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市值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业务的增长。
在泡沫期间我对令人头晕目眩的价格称奇,却没有付诸行动。
尽管我当时声称我们有些股票的价格超过了价值,却低估了过度估值的程度——在该行动的时候我却只是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