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1月7日),美元/日元上涨153.481,暂报153.470,涨幅0.27%。
市场基本面分析
一、核心政策决议:维持利率不变,启动资产减持新动作
(一)利率决议与投票分歧
日本央行在10月3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以7票赞成、2票反对的结果,维持0.5%的政策利率不变,这是该行连续第六次按兵不动。值得关注的是,反对票来自政策委员田村直树和高田创,两人明确主张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这是年内第二次出现“7:2”的分歧投票格局,反映出央行内部对政策转向时机的激烈博弈。
此次决议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两名委员的加息立场打破了此前的政策共识。道富投资管理公司亚太区经济学家KrishnaBhimavarapu指出,这种分歧意味着未来两场政策会议中加息的可能性“显著增加”,12月已成为市场聚焦的关键窗口。
(二)“稳利率+缩资产”的组合操作
在维持利率不变的同时,日本央行在11月5日公布的9月会议纪要中明确,正式启动ETF与J-REIT资产减持计划,成为退出宽松的新信号。这一“利率不动、缩表先行”的操作,既避免了加息对经济复苏的直接冲击,又通过收缩资产负债表向市场传递政策正常化的渐进意图,凸显出央行在“控通胀”与“稳增长”间的精细平衡。
二、经济与通胀预测:复苏疲软与物价压力并存
(一)经济增长预测微调
日本央行在季度展望报告中,将2025财年实际GDP增速预测从0.6%小幅上调至0.7%,2026财年与2027财年预测则维持0.7%和1.0%不变。尽管预测略有改善,但央行仍强调经济“存在疲软迹象”:美国经济放缓已导致日本7-8月对美出口连续下滑,制造业利润受关税冲击初现,荷兰国际集团甚至预测三季度GDP或收缩0.3%。
行长植田和男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何时再次加息尚无定论”,决策将完全基于经济数据而非预设时间表,凸显出对海外风险的高度警惕。
(二)通胀高位与前景分化
物价层面的矛盾更为突出:9月日本核心CPI同比上涨2.9%,较前值2.7%进一步加速,已连续41个月高于2%的政策目标。但央行对长期通胀的判断仍偏谨慎,预计2026财年CPI可能放缓至2%以下,且维持“价格前景风险大致平衡”的表述,认为当前通胀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增长动力。
这种“短期高通胀、长期存疑虑”的格局,成为政策决策的核心困境——加息可抑制物价上涨,但可能加剧经济疲软;维持宽松则需承受日元贬值与通胀韧性的双重压力。
美元/日元技术走势分析
(美元兑日元)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水平上经历了波动性交易,价格试图摆脱相对强弱指标上出现的一些超卖状况,并伴随着形成积极的交叉,可能支持在近期基础上结算的尝试。
尽管有这些试探性的积极迹象,价格在短期基础上突破主要看涨趋势线并跌破EMA50后,仍处于明显的技术压力下,这加强了跌势扩大的可能性,除非价格设法重新获得突破的支撑位。
支撑位:152.94 153.03 153.19
阻力位:153.44 153.53 153.69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