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2年时间里,顺丰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卫在电商、零售业务上做了10次以上的“突围”,从电商到便利店,从跨境电商、外卖配送到社区团购,王卫多次试图踏上风口,却大多无疾而终。“死磕”零售背后,王卫的野心是什么?
2022年2月,顺丰孵化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官宣完成3亿元的A轮融资,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中金资本、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资本机构入局
在“丰e足食”身后,是快递巨头顺丰对零售的再次布局。过去12年间,王卫尝试多种路径切入零售,以摆脱快递行业惨烈的价格竞争,平衡对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依赖。王卫认为,将快递业务延伸至电商、新零售,是基于主业的自然拓展。
但过程并不顺利。过去十多年间,顺丰几乎尝试了所有能切入零售的新业态,包括便利店、电商、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社区小店等。2017年11月,顺丰开始孵化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聚焦办公室,为白领提供零食、饮料等商品。2020年,顺丰发布了丰e足食当年的经营数据,零售终端5万台、服务城市28个。
相较于顺丰的体量,“丰e足食”似乎无足轻重,无人货架业态也并不新鲜,赛道自2018年经历洗牌后,已沉寂3年多,期间鲜有人问津。
如今,无人货架突然又热闹起来,每日优鲜、元气森林等公司都开始布局。即便“丰e足食”融资额只有3亿元,也几乎是顺丰进入零售行业12年来,旗下相关项目获得过的最大一笔外部融资。同时该项目也是顺丰零售业务中,留存至今的少数,成为王卫的希望。
顺丰死磕“零售”12年
零售业务的探索上,顺丰几乎不愿错过每一次行业风口,但不巧的是,它的每项行动,都倒在了追逐风口的路上。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21年,顺丰低调推出“丰伙台”布局社区团购,项目背景是顺丰旗下丰农科技打造的城乡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但在实际业务上,是与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互联网巨头抢食赛道。
然而,仅过了一年时间,项目即暂停运营。事实上,顺丰进入社区团购的时间并不算早,此时赛道内巨头林立,同年同程生活倒闭,十荟团、兴盛优选收缩,行业已开始洗牌。再加上社区团购本身商业模式并不清晰,究竟是不是真的“风口”,到现在行业中都还有不同观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顺丰并没有在社区团购业务上投入太多的资源,“浅尝辄止,发现不对就关停了。”但无论是因为晚到还是踏错风口,顺丰的确不愿错过与零售有关的任何机会。
在线上业务端,2010年,顺丰推出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还为此申请了支付牌照,但很快退出市场。2012年借助于自己的空运优势,顺丰上线生鲜电商“顺丰优选”,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王卫亲自从深圳飞到了北京,向各位高管们下死命令,称“顺丰优选是不能失败的项目”,但如今这个项目也在不断进行战略收缩。
此外,顺丰还曾孵化出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开设“Wow 哇噢”全球精选店等。但目前,丰趣海淘官网已经无法正常打开。
线下业务方面,顺丰同样没少“折腾”。2011年,顺丰在深圳推出自营便利店,一开就是近百家,可试运营两年仍处于亏损状态,此后再没有消息。2014年顺丰推出社区小店“嘿客”,更是高举高打,先是全国518家“嘿客”便利店同时开业,随后不到半年时间,门店数量迅速拓展到了2000多家。可到了2015年,这些门店部分关闭,部分改名“顺丰家”后,2016年直接被纳入顺丰优选。直到2019年4月,顺丰优选关闭了全国范围的线下店。
2020年5月,顺丰同城上线了“丰食”团餐外卖业务,面向企业员工市场提供送餐服务。但到目前,该业务仅覆盖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界关于它的消息停留在了2020年。
“(顺丰希望)向产业链上下游进军和拓展,延伸自己的服务链条。”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零售电商属于物流的产业上游,两者关联度高可以让各家公司有新的增长机会,能更好地服务电商和零售客户。
“快递也有向商流探索的能力,物流了解商流的走向,是整个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包括顺丰现在所做的供应链业务,也是尝试从物流到商流做深度的渗透。”一位快递业内人士表示。
即便如此,外部环境却未必允许。在行业人士看来,顺丰做不起“新零售”的原因很复杂。比如2010年顺丰入局电商时,王卫曾表示,电子商务的开头一定要做好,要寻找真正了解电子商务的人。但在后续的发展中,顺丰自身主业的快递业务需依托其他电商平台而崛起,为规避直接竞争,“顺丰E商圈”初期划定范围,主要售卖高端食品和3C产品,这些都限制了顺丰自营电商的发展。
此外,顺丰在自己的打法上,也走了不少弯路。比如2014年上线的“嘿客”,商品只能在店内陈列,消费者购买还需要网购预约,然后线下取货。当时有业内人士将这种商业模式称之为“伪需求”,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购物形式也被市场诟病。
快递业内人士认为,顺丰希望学习互联网巨头的模式,旗下有很多创业孵化团队,他们会根据顺丰不同的资源,选择不同的新赛道去做尝试。于是,顺丰在多个零售业务上看起来很强的行动力,最终成为了没有重心的行动。
电商行业分析师李成东对《财经天下》周刊分析称,物流属于服务能力,并非零售能力。零售能力需要供应链能力以及对消费者的洞察,顺丰还不具备核心的零售能力,这也是顺丰做零售不断失败的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电商、新零售与快递配送高度绑定,但新零售却并不只是“快递+”。技术、流量推广、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短板,让顺丰等快递企业踩了不少坑。
这场线下零售的变革对于顺丰而言,变成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事情。2013年到2015年三年间,顺丰的电商业务亏损高达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