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多手的封单量将*ST银亿封在跌停。K线图上,5个跌停是如此的扎眼,5个交易日,*ST银亿跌幅达53%,股价已腰斩。
不久前的2月27日晚间,*ST银亿公告称,重整方梓禾瑾芯持有了公司29.89%的股权,成为了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叶骥成为了公司新的实控人。作为*ST银亿的创始人,宁波前首富熊续强黯然“出局”,失去公司的控制权。
熊续强,宁波知名的富豪,一手打造了宁波最大房地产公司银亿集团,曾被市场称为“烂尾楼改造专家”。旗下曾控制拥有三家上市公司:*ST银亿、康强电子、河化股份。
2014年,在重整入主康强电子期间,与总舵主徐翔斗智斗勇。辉煌时刻,熊续强旗下的*ST银亿的市值曾一度突破500亿。2018年,熊续强曾以295亿元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95位,问鼎宁波首富。
如今,*ST银亿连续4年净利润亏损,亏损额度上百亿元,熊续强一手打造的银亿集团也负债累累,正在经历这破产重整。2018年之后的胡润百富榜上,也再也没有了宁波首富熊续强的身影。
财富从无到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熊续强用20多年时间打造了自己的财富,而从有到没有,只用了不到1年。
曾经的宁波首富熊续强如今跌落神坛,有股民戏称,“凉了”。银亿集团崛起宁波是个盛产富豪的地方,比如网易的丁磊、分众传媒的江南春,以及当年曾经叱咤股市的泽熙领主徐翔。熊续强同样也出身在宁波。
知青下乡回来的熊续强,凭借一技之长成了余姚农药厂的技术骨干,没过几年就当上了厂长。换做一个普通人,在国企当一把手,无论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很满足了。
然而,担任厂长三年后的熊续强,却毅然辞掉了国企领导的位置,进入高校进修学习。高校毕业后的他被安排到政府机关做公务员。
90年代,正是国企改制的时期,宁波开始国有企业减亏、扭亏的工作,作为曾经当过国企厂长位置的熊续强,被安排到一家宁波罐头厂,希望能在他的领导下扭亏。
结果,熊续强干的不错,上任仅一年就这就创造奇迹,扭亏为盈,实现了“500万元的利润、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的成绩。熊续强善于经营的能力得到了施展 。
时间来到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及城市化改造推进,让熊续强看到了老国企腾笼换业的大趋势,认定开发房地产是一个前景方向,于是,他又一次辞职了。
辞职后的熊续强组建了银亿集团,最开始,银亿集团的房地产之路走得比较平缓。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了熊续强以及银亿集团机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行业受到一定影响,不少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很多“烂尾楼”出现。商业嗅觉敏锐的熊续强发现了烂尾楼的商机。
在他看来,挑选了一些能够暴涨的烂尾楼通过极低的价格接手。然后对其进行重新装修改造。相比于拿地,然后平地上起高楼,烂尾楼虽然又破又烂,但工序和资金投入都少了很多。
于是,银亿集团收购了一大批烂尾楼,并对其进行改造。从住宅、写字楼到商业广场,银亿通过“收旧翻新”改造了一大批,同时还创造了很多个“楼盘里的第一”,得到“烂尾楼改造专家”这一称号。
以至于后来,熊续强曾公开表示,“虽然当时并不是开发房地产的好时节,但我们却另辟蹊径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数据显示,2008年,银亿集团的楼盘销售额超过了百亿,成为了中国百亿房企,也成为了宁波最大、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一个实力雄厚的银亿集团崛起,开始登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宁波首富诞生作为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家,熊续强绝对是有野心的。他不甘心银亿集团只是一个涉足房地产行业的集团,毕竟他曾看到金融危机下对房地产的影响。
于是,在银亿集团在房地产领域顺风顺水时,熊续强掌舵下的银亿集团开始进军其他行业。
跨界进军资源行业,是熊续强的一个选择,银亿集团四处寻找矿产资源做投资。在中国煤都山西,银亿集团创办集原煤开采、煤炭洗选为一体的煤化工企业;在广西,银亿集团新建当时国内第一大镁厂和第二大镍厂。对于矿产的疯狂,让银亿集团还曾跑遍东南亚国家去拓展。
渐渐地,资源行业成为了银亿集团的第二大支柱,与第一支柱房地产共同成为了银亿集团收入的来源。
银亿集团对外扩张的脚步不停,就需要大量的金钱,金钱的来源除了向银行借贷,剩下的最好途径就是资本市场上市。
摆在银亿集团上市路上有一道坎。当时,证监会有政策,A股资本市场原则上不再接受房地产企业直接上市。以至于,当时碧桂园、恒大、都选择去港交所。
留给银亿集团在A股上市的唯一方法,就只剩下借壳了。
熊续强将目标瞄准了陷入泥潭的ST兰光。当时,ST兰光被大股东飞经营占用资金4.62亿,还身背2.6亿元的债务,银亿集团想要借壳,就需要花费6个多亿,并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熊续强选择了赌一把,经过多方协商,银亿集团借壳ST兰光终于成功,2011年,银亿集团终于登上了A股的舞台,熊续强也拥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银亿股份。
房地产的黄金10年是1998-2007年,也有市场人士表示,2010年是房地产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年。
不巧的是,银亿集团登陆A股的第一年,国家便实施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2011年,全国40多个城市限购,600多个城市控制房价,央行3次加息。
熊续强意识到,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要过去了。不温不火的房地产开发,难以成就他内心澎湃的商业帝国梦。在尝到资本市场的魅力后,决定了投身与资本市场。
2014年,熊续强在资本市场与自己的老乡徐翔进行了一场正面PK。当时,银亿集团拟以3.5亿入主康强电子,遭到当时“私募一哥”徐翔的拦路,徐翔控制的泽熙私募大举买入康强电子,并联合其他几个股东,意图主导康强电子的重组。
不过2015年,随着徐翔被抓,泽熙私募参与主导康强电子的计划也搁置,熊续强的银亿集团开始大量增持,保住了康强电子的壳,并成为了控股股东,熊徐强也成为实控人
随后,熊续强又花8.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河化股份29.59%的股权,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至此,熊续强拥有了三家上市公司。随着银亿集团商业版图不断扩张,熊续强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开始瞄准了海外的汽车产业。
2016年,银亿集团花费123亿元,先后收购了美国安全气囊发生器生产商ARC、日本磁簧生产商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等企业,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自此,银亿集团成为了一个多元化产业的商业帝国。2017年,银亿集团销售收入783亿元,排中国民企500强第61位。
2018年,胡润的百富榜上,熊续强以295亿的财富排在95位。这一年,他也多了一个称谓,“宁波首富”。“崩塌”,首富落幕熊续强的宁波首富并没有坐太久,准确地来说,不到一年时间。从宁波首富到银亿集团破产,中间仅过了200多天。
2018年12月24日,上市公司银亿股份公告称,旗下的“15银亿01”债券未能如期兑付,涉及金额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