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4家私募持有近30亿份今年以来上市的ETF
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154家私募进入190只今年以来上市的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合计持有份额达29.29亿份。其中,主观私募成为ETF认购主力。今年以来共有76家主观私募持有今年以来上市的ETF共11.22亿份,占私募持有总份额的38.31%;其次是量化私募,今年以来共有41家量化私募持有今年以来上市的ETF共9.50亿份,占总份额的32.43%;最后是“主观+量化”混合类私募,今年以来共有37家混合类私募持有今年以来上市的ETF8.57亿份,占到总份额的29.26%。
二、长城元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规模52.51亿元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长城元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5250675192.68元,认购资金在募集期间产生的利息375.35元,募集份额合计5250675568.03份。基金经理魏建2008年7月至2020年2月曾就职于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3月加入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三、高波动成为“收益沃土” 量化CTA策略人气居高不下
“波动本身并非风险,失控的波动才是风险。”知名CTA策略私募象限资产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揭示了当前市场环境下专业投资者的核心考量。近期商品市场并非呈现单一趋势性上涨或下跌,而是在多个人气品种上呈现出典型的高波动特征。这背后是宏观预期分歧、产业供需错配与资金驱动等多个维度的复杂博弈。具体到品种,驱动逻辑各异。上海富钜私募首席投资官唐弢分析,黄金市场中长期配置逻辑未变,这主要源于美联储降息周期与美元信用削弱等多个核心驱动因素,但因12月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金价短期可能高位宽幅震荡。碳酸锂市场因政策面的影响而大幅波动;多晶硅行情则由“反内卷”政策预期驱动,在相关政策实质落地前,价格快速上涨的空间有限。
四、北信瑞丰基金更名 上季跻身两百亿公募阵营
今年三季度,凭借着单只基金吸金171亿元的优异成绩,北信瑞丰基金规模暴增,强势跻身两百亿公募阵营。11月19日,北信瑞丰基金正式官宣更名为华银基金。此前,华夏银行系高管出任该公司总经理的消息曾引发市场广泛猜想。据知情人士表示,北信瑞丰基金此次更名主要是出于品牌角度考量。在新管理层上任之后,公司的投研结构、薪酬与考核体系、渠道合作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
五、“商保目录”注入新动能 医药基金吹响反攻号角
历经两个多月的调整,医药主题基金正悄然吹响反攻的号角。近期多只医药主题基金业绩止跌回稳,部分基金甚至重拾涨势。与此同时,医保谈判首次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犹如一剂强心针,极大点燃了市场热情,相关ETF火爆放量。机构认为,医药板块特别是创新药领域,在支付体系革新与业绩兑现的双轮驱动下,其长期投资价值正迎来新一轮的释放窗口。
(亚汇网编辑: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