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1月25日),现货黄金目前位于4130.17美元/盎司附近,跌幅为0.11%。
黄金市场基本面分析
供需结构:央行购金成支撑,消费需求季节性回暖
供应端来看,黄金矿产供给增长乏力,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矿产金产量为892吨,同比仅增长1.2%,主要受南非、澳大利亚等主产国矿山品位下降及开采成本上升影响。再生金供应相对稳定,三季度产量达315吨,同比增长3.5%,但难以弥补矿产金的增长缺口,整体供应端呈现“紧平衡”状态。
需求端则呈现“央行购金为主导、消费需求边际改善”的特征。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813吨,同比增长18%,其中中国、印度、土耳其为主要购金国,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三季度单季增持105吨,央行购金行为形成黄金需求的“压舱石”。消费需求方面,随着印度排灯节与中国春节临近,黄金首饰消费进入季节性旺季,印度9-10月黄金进口量达186吨,同比增长23%,国内黄金首饰销售额三季度环比增长15%,消费端需求回暖为金价提供阶段性支撑。
宏观经济:全球复苏分化,实际利率成关键变量
黄金作为“无利息资产”,其价格与实际利率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而实际利率走势取决于通胀与名义利率的相对变化,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分化的格局加剧了这一变量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方面,10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3.2%,仍高于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而11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录得50.8,虽维持扩张但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显示经济韧性与通胀黏性并存。这种“高通胀+弱复苏”的组合使得美联储政策陷入两难,当前市场对12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达61%,若后续通胀持续回落,2026年一季度降息预期可能升温,实际利率下行将利好黄金。
欧元区与新兴市场则呈现“复苏乏力”特征,11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9.5,连续六个月收缩,日本10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0%,但经济增速环比仅增长0.1%,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均衡性推升了黄金的避险配置需求,三季度全球黄金ETF持仓量环比增加42吨,反映机构资金对黄金的青睐。
政策环境:央行政策分化,美元走势影响边际减弱
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的分化是当前黄金市场的重要基本面背景。美联储当前处于“暂停加息”周期,但其鹰派表态仍对黄金形成压制,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近期强调“需维持高利率直至通胀明确回落”,而欧洲央行已连续三次维持利率不变,市场预期其2026年上半年可能率先降息,欧央行与美联储的政策差导致欧元兑美元汇率阶段性走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对黄金的压制作用。
此外,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为黄金长期需求提供支撑。2025年以来,已有12个国家宣布在外汇储备中增加黄金占比,部分大宗商品贸易开始尝试以黄金作为结算锚点,这种结构性变化使得黄金的“货币属性”进一步凸显,长期来看将提升黄金的战略配置价值。
地缘政治:风险边际升温,短期扰动增强
地缘政治风险是黄金价格的“短期催化剂”,当前中东局势、红海航运安全及全球部分地区的政治动荡,为黄金提供阶段性避险支撑。近期也门胡塞武装加大对红海商船的袭击力度,全球航运保险费用上涨30%,引发市场对能源运输与全球供应链的担忧;同时,欧洲部分国家大选临近,民粹主义抬头可能加剧政策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均提升了黄金的短期配置需求。
综合来看,当前黄金市场基本面呈现“长期支撑稳固、短期多空交织”的特征。供需紧平衡、央行购金潮与去美元化趋势构成长期利好,而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与短期经济数据波动则带来阶段性压力。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可关注美国通胀数据与美联储政策信号,中长期则可将黄金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冲全球经济与地缘风险。
黄金技术面分析
日线级别来看,黄金当前处于“均线粘合整理”阶段,5日均线(1982.4美元)、10日均线(1980.1美元)与20日均线(1979.6美元)在1980美元附近形成密集支撑带,这也是今日价格回调的核心企稳区域。指标方面,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运行,红色动能柱较前一交易日略有放大,显示短期多头动能有所修复;RSI指标录得53,处于中性偏强区间,尚未进入超买区域,仍有上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日线级别已形成“W底”形态的雏形,颈线位位于1995美元,若能放量突破该位置,后续目标可上看2010-2015美元区间;反之,若跌破1975美元支撑,则可能引发技术性回调至1960美元附近。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