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董秘张启航拟任副总裁!建信财险成立九年开启“微利模式”?去年非车险营收占比93%,成立至今累计亏损5.4亿

文 / 小亚 2025-07-08 23:01:53 来源:亚汇网

来源:险企高参
当股东资源占保费收入六成,主要险种盈利不稳时,建信财险这家“银行系”险企如何要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
7月8日,据“保险人事”消息,建信财险董事会秘书兼战客业务事业群主任张启航拟升任公司副总裁。张启航是建信财险筹备期间就加盟的老将之一,在此之前曾在母公司建设银行工作近20年。
其实不只张启航,建信财险的高管团队大多出身母行。如今年2月任职资格刚获批的董事长梁海燕,也是从建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总经理职位调任而来。建行此前一直主打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故而梁海燕此前执掌的也是最核心的部门之一。
建信财险作为实控人为建行的财险公司,成立之初将企业愿景目标定位为“成为最具特色和价值,专而美的智慧型银行系财产保险公司”,同时服务对象是十分明确,要“服务建行集团战略、主业及客户”。
从业务布局来看,建信财险的主营业务确实颇具“特色”,该司重点发展健康险、企财险为主的非车险业务,2024年该司非车险业务营收为5.2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2.93%。然而,高营收并未带来高利润,旗下第一大险种健康保险长期承保亏损,累计亏损约3亿元。同时,综合成本率高企不下,投资收益率也表现平平,这些都制约着建信财险的盈利能力。
此外过去数年,建行渠道保费收入占建信财险总保费比重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看似依托建行这棵大树稳稳“乘凉”。可令人意外的是,成立约9年,建信财险竟累计亏损5.35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资产4.68亿还低于10亿注册资本…
董秘张启航升任副总裁
领导班子仅两位非建行系统出身
拟晋升建信财险副总裁的张启航是一位“老建行”,1996年7月加入中国建设银行,历任四川分行人力资源部副科长、科长等职务。
2016年前后,张启航参与筹建建信财险,担任筹备组人力资源组负责人,建信财险成立后,张担任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并于2019年1月起晋升为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部部长,此后期间连续多年担任公司职工监事。2023年7月28日,张启航被聘任为建信财险董事会秘书、职工董事,同时继续兼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纵观建信财险的高管选用,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及骨干人员普遍具备建设银行任职背景。2025年2月履新的董事长梁海燕即是典型案例。资料显示,梁海燕今年48岁,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自1999年7月加入中国建设银行以来,梁海燕曾工作于多个岗位,先后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广州电力支行行长、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住房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广东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总经理等职务。
建信财险总裁罗晶同样是位建设银行“老人”。罗晶今年54岁,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199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自1997年7月加入中国建设银行,罗晶先后担任总行部门高级副经理、高级经理、处长、总行部门副总经理,2016年11月起任建信财险首席市场官(副总裁)、2018年9月起任建信财险党委委员。2023年6月26日起,罗晶正式担任建信财险总裁。
子母公司之间的这种“人事传承”在银行系保险公司中较为普遍,纵观建信财险整个领导班子,除分管合规条线的安峰与精算负责人杨晶晶曾任职安邦系险企外,其余高管均出身建行,且财险机构工作经验稀缺。截至目前,建信财险领导层由董事长梁海燕,总裁罗晶,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徐大公、副总裁李若谷,董事会秘书、职工董事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启航,合规负责人、风险与法律合规部总经理、纪委办公室主任安峰,总精算师、产品开发与精算部总经理杨晶晶6人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全行业薪酬收缩背景下,建信财险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总额逆势增长8.8%至1041.4万元。
图源:建信财险2024年报
高管团队体之外,建信财险的渠道生态与总行的“战略协同”同样明显。从年报数据来看,2017年至2024年,建设银行渠道保费收入占建信财险总保费比重为73%、41.15%、33.39%、66.21%、71.43%、67.17%、63.99%、63.19%。
图源:建信财险2024年报
成立至今累计亏损5.4亿
4.68亿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
当渠道协同的轨迹仍在持续,业绩报告却揭开了另一层面纱。建信财险成立约9年,至今累计亏损5.35亿元。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建信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虽有波动,不过整体呈上升态势。2017年至起步为2.45亿元,2018年同比增长56.73%至3.84亿元,2019年再增42.71%达5.48亿元;2020年短暂下滑6.02%至5.15亿元后,2021年强势反弹27.77%至6.58亿元,2022年再度回落9.27%至5.97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4.19%至6.22亿元,2024年依旧保持增长7.88%至6.71亿元,2025年一季度,则再度出现同比下降9.25%,至3.53亿元。
净利润层面上,建信财险在展业前5年均保持亏损,2016年至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37亿元、2.29亿元、1亿元、0.98亿元。2021年实现盈亏平衡,2022年盈利0.02亿元,2023年净利润增至0.07亿元,是历年最高。但到了2024年再度亏损0.09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微利0.0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由于净利润下滑、保费增长,建信财险的核心、综合偿付充足率均从2016年的4661%开始持续下降,2017年降至854.15%,2018年609.67%,2019年412.81%,2020年352.25%,2021年255.91%,2022年231.27%,2023年207.23%,至2024年继续下降至173.86%,2025年一季报则进一步降至156.13%。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财险净资产已经低于其10亿元的注册资本,2025年一季度净资产仅为4.68亿元。
重要险种承保亏损
非车险“报行合一”即将落地
不同于普遍车险业务占比过半的大型财险公司,建信财险的车险并非第一险种,该司重点发展健康险、企财险为主的非车险业务,车险占比极低。
图源:建信财险2024年报
2024年报显示,建信财险非车业务营业收入为5.2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2.93%。多数年份,健康险是建信财险第一大险种,2019年起,企财险也是建信财险的业务重点。2024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95亿元,企财险为1.76亿元。
图源:建信财险2024年报
然而高营收未能转化成利润防线。建信财险的健康保险长期陷于承保亏损状态,2017年至2024年间,建信财险健康保险仅2018年实现承保盈利,其余年份均亏损,累计亏损达3亿元。具体来看2017年至2024年承保利润分别为-0.71亿元、0.18亿元、-0.53亿元、-0.59亿元、-0.27亿元、-0.54亿元、-0.29亿元、-0.25亿元。
企财险的情况则要稍好些,累计实现承保利润4841万元,2017年至2024年承保利润分别为-570万元、-495万元、746万元、-126万元、111万元、1291万元、-74万元、3958万元。
图源:建信财险2024年报
虽然企财险在去年实现承保盈利,但难以掩盖建信财险承保利润整体亏损的事实,经营质量的深层隐忧在综合成本率中彻底暴露,高企的综合成本率就是证明之一。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建信财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2022年年报106.52%、2023年年报107%、2024年年报103.27%、2025年一季报104.58%。
进一步看,建信财险的综合费用率推高了综合成本率,13精数据显示,2024年中小型公司综合费用率为31.0%,同期建信财险则为41.94%,高出行业平均十多个百分点。
叠加建信财险不算突出的投资收益率,共同促使该司净利润不稳定。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建信财险投投资收益率仅为0.37%。
尽管建信财险净利润表现承压,但监管部门已明确释放管控应收保费风险,推进财险行业降本增效等积极信号,非车险领域的“报行合一”改革正稳步推进。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加强非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财险公司应合理规划非车险业务,注重价值与效益,优化考核机制,强化合规经营。费率厘定需公平充足,严禁不合理高额费用,严格执行备案条款费率,不得变相降低费率。建立费率回溯调整机制,加强中介管理,杜绝违规支付手续费,严肃财会纪律,据实列支费用,禁止套取手续费。保费收取应“见费出单”,分期缴费需明确约定,规范首期比例、分期期数及缴纳时限等内容。
在监管层持续完善非车险业务规范体系的之前,建信财险宁夏分公司还因存在编制虚假材料、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宁夏监管局予以5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2名直接责任人均予以警告并分别处1万元、9.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图源:金监总局官网
总体来看,建信财险作为一家子公司肩负着服务母公司使命毋庸置疑,另一边厢,如何在发展自身特色、价值,实现主要险种盈利也是作为一家专业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