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原油市场在多空因素交织下呈现出显著的价格波动,地缘政治局势的微妙变化与关键供需数据的公布成为左右市场走向的核心驱动力。投资者在复杂的环境中谨慎权衡,密切关注着每一个可能影响油价的关键事件。
地缘政治:美俄关系与中东局势牵动油价神经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协商结束俄乌冲突。此消息一经公布,市场对于限制俄罗斯石油进入国际市场的制裁即将解除的预期显著升温,推动国际油价在上周累计下跌超4%的基础上,本周初继续走低。截至发稿,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下跌37美分,跌幅0.56%,报66.22美元/桶;美国WTI原油期货下跌54美分,跌幅0.85%,报63.34美元/桶。然而,地缘政治局势向来充满变数,研究公司SSWealthStreet创始人苏甘达?萨克德瓦指出,如果和平谈判破裂、冲突持续,市场可能会迅速转向看涨立场,引发油价大幅上涨。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印度施压,要求其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当地时间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加征25%的关税,叠加此前已征收的25%关税,相关税率进一步升至50%。这一举措不仅影响了美印经贸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油市场的供应预期产生了干扰。
供需数据:EIA库存数据引发市场震荡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成为本周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截至8月15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601.4万桶至4.21亿桶,远超市场预期的180万桶,汽油库存减少270万桶,馏分油库存增加230万桶。这一数据印证了夏季出行旺季需求旺盛,在数据公布后,油价短线迅速反弹。周四(8月21日)WTI9月原油期货收涨1.38%报63.21美元/桶;布伦特10月原油期货收涨1.6%报66.84美元/桶。但此前一周,EIA数据显示上周EIA原油库存环比意外大幅增加约770万桶,远远高出市场预期,曾引发国际油价周四下跌。库存数据的大幅波动凸显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国际能源署(IEA)与欧佩克(OPEC)观点分歧
国际能源署13日发布报告,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速将远超需求增速,可能导致市场进一步失衡。然而,欧佩克在12日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上调了对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同时维持2025年预测不变。报告称,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比2025年增加约138万桶,达1.065亿桶;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比去年增加129万桶,达1.051亿桶。两大权威机构观点的分歧,使得市场对于未来供需格局的判断更加迷茫,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观望情绪。
欧盟制裁与俄罗斯财政状况
欧盟第18轮制裁计划引入的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下调措施将于9月3日生效。该方案将俄石油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降至47.6美元,此后价格上限将每六个月评估一次,确保始终比市场均价低15%。同时,将被欧盟列入黑名单的所谓俄罗斯“影子舰队”船只数量增加了77艘,总数达到419艘。俄罗斯财政部8月7日表示,今年1月至7月,该国财政赤字已达4.9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44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较2025年1.7%的目标高出29%。俄罗斯方面将赤字的攀升归咎于油价下跌和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欧盟制裁的落地与俄罗斯财政状况的变化,都将对原油市场的供应稳定性产生潜在影响。
展望未来,原油市场仍将在地缘政治风险、供需数据以及国际能源政策的多重影响下持续波动。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美俄谈判进展、全球经济复苏对石油需求的影响以及各大产油国的供应策略调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