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今晚迎年内第三大跌幅
今日(8月26日)24时,国内油价将进行调整,预计将迎来年内第三大跌幅。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三地原油价格平均值暴跌4%。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分析,汽油柴油价格预计下调205元/吨。这意味着车主加满一箱油,大约可节省9元。此次油价下调后,国内油价有望重返6元时代。
回顾8月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剧烈。截至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7.26美元/桶,虽连续两周上涨,但8月整体油价跌幅仍收窄至6.2%。三地原油均价波动率为-4%,对应国内油价下调205元/吨,折合每升汽油柴油价格下降0.17元至0.19元。有料财经查阅国内油价调整结果历史数据,此次将是年内第三大单次油价跌幅。
国际原油市场多空博弈
昨日(8月25日),国际油价呈现上涨态势。截至当天收盘,纽约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14美元,收于每桶64.80美元,涨幅为1.79%;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07美元,收于每桶68.80美元,涨幅为1.58%。
近期原油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从供应端来看,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计划在9月继续增产54.8万桶,且增产进程提前,预计将提前完成220万桶的增产目标。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主要产油国拥有较大的闲置产能,在增产计划中发挥主导作用。不过,部分产油国因自身生产能力限制,难以充分落实增产配额。与此同时,受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影响,油价尚未因增产计划出现大幅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原油供应过剩预期升温以及中东级原油需求走高的影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比迪拜原油低3美分/桶,这是自今年4月以来,二者价差首次转为负值。
需求端方面,欧美地区处于夏季出行高峰期,对原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然而,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严重抑制原油需求增长。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7月国际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增长仅约70万桶/日,将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幅。特别是亚洲地区,作为全球原油贸易的重心,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虽有所增长,但7月进口量降至2500万桶/日,为年内最低水平,凸显需求疲软现状。
地缘政治方面,美俄领导人于8月15日举行会晤,市场对此次谈判高度关注,期望借此削弱俄罗斯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印度总理莫迪就制裁俄罗斯石油问题进行讨论,并计划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并安排互访。俄罗斯目前每日石油出口约950万桶,占全球供应总量的10%左右,其供应状况对全球油价影响重大。若美俄谈判取得积极成果,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将得到缓解;反之,若谈判破裂,地缘政治风险将急剧升温,油价可能因避险情绪而大幅波动。
后市展望
综合来看,尽管近期国际油价出现反弹,但中长期内,全球原油供过于求的格局或仍将主导市场。美国经济下行造成原油需求下降,与此同时世界石油产量暴增,全球原油供过于求将成为推动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高盛集团、美林证券、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美国华尔街国际金融机构分析师纷纷下调2025年全球油价目标值。后续需持续关注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OPEC+的产量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这些因素都将对原油市场的未来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