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息面
周四(8月28日),美原油价格交投于63.790美元/桶附近,跌幅为0.55%。
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
(一)供应端因素
OPEC+增产计划推进:OPEC+此前宣布提前一年结束22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并计划9月增产54.8万桶/日。这一决策对市场心理层面冲击较大,投资者担忧供应大幅增加将打破当前脆弱的供需平衡。目前,OPEC在8月的石油产量大致持平,沙特的减产被伊朗等其他成员的增产所抵消,凸显了OPEC+内部产量调整的复杂性,也使得市场对未来供应稳定性信心不足,成为油价下行的重要压力源。
地缘政治引发的供应不确定性:尽管俄乌冲突持续,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袭击,使俄罗斯部分炼油厂被迫削减加工量,理论上应减少原油出口,但实际情况是俄罗斯更多原油流向国际市场,增加了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同时,中东地区局势依旧紧张,以色列扩大对加沙军事行动,虽暂未直接冲击原油生产设施,但地缘风险溢价波动不定,干扰着市场对供应的预期,令投资者难以精准把握供应变化趋势。
(二)需求端因素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抑制需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对原油需求前景构成重大挑战。美国即将对印度实施50%关税措施,加剧了全球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可能抑制全球经济增长,进而减少原油需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7月原油进口量环比下降4.2%,显示出需求边际减弱。此外,美国炼油厂产能利用率回落至88.4%(低于预期89.0%),汽油需求同比下降2.3%,反映出夏季出行旺季结束后需求的收缩态势,从消费终端层面拖累油价。
能源转型对长期需求的影响: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能源转型进程加速。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电动汽车的普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的提升等,都对传统原油需求产生了长期的抑制作用。这种能源结构的调整趋势,使得市场对原油长期需求前景持悲观态度,影响了投资者对原油资产的配置决策,从长远角度压制油价上行空间。
(三)库存数据与市场预期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截至8月22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减少约300万桶,远超市场预期的100万桶降幅,这一数据在8月28日之前曾推动油价强势反弹。然而,市场预期往往具有动态变化性。在EIA数据公布后,部分投资者认为这可能只是短期波动,OPEC+增产等长期供应增加因素仍将主导市场,因此在短暂反弹后,市场重回下跌轨道,显示出市场对长期供需格局的判断权重高于短期库存数据波动。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