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小幅上涨,因为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后投资者信心重振。交易员等待将于周三发布的美国石油协会(API)每周原油库存报告和欧佩克11月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截至目前,WTI原油报价60.76美元,Brent原油报价64.77美元。
据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统计,截至10月25日的四
周内,美国私营部门平均每周减少11250个工作岗位;高盛估计美国10月非农就业岗位减少约5万个,将为2020年以来最大降幅。
美参议院投票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众议院据悉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5点开始对该法案投票。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若美方重启元首会晤提议,俄愿参与筹备。
消息人士:瑞士与美国的15%关税协议最早可能于周四或周五达成。
英国执政党内部出现裂痕,卫生大臣韦斯·斯特里廷被指密谋将首相斯塔默赶下台。
泰国总理阿努廷重申将不再遵守泰柬和平联合声明。
机构观点汇总
分析师Phil Flynn:停摆持续或降低航空柴油并推高汽油需求,成品油供应持续紧张的深层格局
油价及成品油价格目前正处于上行通道,部分原因是市场日益预期旷日持久的政府停摆即将结束。与此同时,摩根大通数据显示全球石油需求在10月达到了1.058亿桶/日的历史新高。然而,政府停摆局势仍是昨夜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若停摆持续,航空班次取消及空管人员减少可能降低航空柴油需求,而驾车替代飞行的出行方式则可能推高汽油需求。在这背后,市场始终难以忽视成品油供应持续紧张的深层格局。
随着俄罗斯炼油厂再度遇袭的报道出现,原油市场涨幅受限——俄罗斯正倾销其无法精炼的原油,而这无助于改善成品油现状。进入冬季,柴油库存仍远低于平均水平,而美国的寒冬今年又提早来临。乌克兰夜间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萨拉托夫炼油厂。自2025年10月底以来,乌克兰加强了对俄罗斯石油基础设施的无人机袭击,通过精准打击炼油厂来削弱俄罗斯经济。过去三周内(截至11月11日),至少6座炼油厂遭袭或受损,影响约20%的俄罗斯总炼油能力——远超近期西方制裁的影响范围。
分析师Zain Vawda:全球能源格局呈现“三重高产”态势,期限结构暗示...
周二油价上涨,市场一方面消化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的新制裁,另一方面押注美国政府停摆危机即将化解。多方正面临的挑战在于,市场持续担忧2025年第四季度及更远期的供应过剩问题。
地缘政治方面,卢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西古尔纳-2油田的日产量48万桶停产事件引发关注。该油田占伊拉克总产量9%,目前因英美制裁导致支付冻结,若6个月内问题未解,可能引发完全停产,构成潜在供应中断风险。此外,制裁正间接加剧当前供应过剩。受制裁影响,印度等亚洲主要买家减少俄罗斯原油采购,转而增加中东原油进口。导致俄罗斯原油被迫储存在船舶或储备设施中,进一步推高全球库存并压低价格。
全球能源格局呈现“三重高产”态势:美国页岩油产量超预期稳定,欧佩克+内部协调深度减产困难重重,俄罗斯持续扩大能源出口。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供应水平长期高于需求,实体市场疲态尽显。供应过剩的实际影响在全球库存动态中显而易见。近期储存在船舶上的原油(常称为“浮动库存”)激增,尤其是在亚洲海域。此外,大量未售出的货物正在中东积聚。陆上和海上的这种库存累积直接表明即时需求疲软,并预示着实物现货市场的严重疲弱。当卖家必须竞相抛售库存时,引发了价格可能长期疲软的担忧。过去数月这一现象持续困扰市场参与者,无疑对油价形成压制。
更进一步的下行压力来自显着的宏观经济逆风。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依然疲软,加剧了现有的供应过剩。此外,受预期中的美联储降息推迟影响,近期美元持续走强,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对国际买家来说更加昂贵。这种货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加剧了供需失衡。
库存累积如此普遍的事实意味着市场结构要么处于期货溢价状态,要么正迅速向该状态靠拢,即期货价格显着高于现货价格。这种结构补偿了交易商的仓储成本,强化了看跌情绪,即时供应远超过当前需求,从而倾向于战略储备而非即时消耗。一个重大的下行风险源于欧佩克+合规性的潜在脆弱性。尽管当前存在供应过剩,但欧佩克+生产目标仍有进一步提高的风险。一旦合规性动摇,或高产生产商放弃限产,供应过剩将立即恶化,可能加速油价下跌。
经济学家Massimo Minesso Ferrari:沙特正偏离传统定位,油价会否重演2014年式危机?
近期油价下跌的核心动因在于欧佩克+政策立场的转变。该组织自2025年4月起持续增产,与传统“油价稳定器”角色形成背离,此举与2014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增产的策略具有相似性。目前欧佩克内部动态支持增产倾向,沙特全球市场份额仍低于2014年水平,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产配额执行度弱于历史均值。为重塑内部纪律并夺回市场份额,沙特可能继续偏离传统调节者角色。基于模型分析,若沙特进一步释放产能至极限水平,油价可能额外下跌10%,到2027年或触及60美元关口。
不过,由于缺乏当年那种非欧佩克供应爆发的配合,预计不会重现2014年式的价格崩盘。当年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激增4.4%(主要来自美国页岩油),而如今IEA预测2025-2026年非欧佩克供应增速仅分别为2.1%和1.7%。这意味着,即使欧佩克继续逐步取消减产,当今全球石油供应也无法像2014年那样受益于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增长。因此,油价下行压力可能较小,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带来的油价上行风险持续存在的情况下。
PVM石油公司:原油疲软但成品油坚挺,这种分化格局会如何收场?
原油与成品油市场的分化走势精准反映了当前供需格局,这种分化源于海上原油储量不断增加以及俄罗斯成品油供应持续收紧。原油供应充足意味着炼油厂对关键原料的需求疲软,然而,这种情况尚未反映在成品油价格上。库存数据支撑成品油强势,美国汽油和馏分油库存双降,且较去年同期及季节性均值存在显着缺口,其中馏分油在冬季前的低库存尤为令人担忧。欧洲ARA枢纽的汽油库存连续下降,新加坡虽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裂解价差也凸显基本面背离,若北半球遭遇冷冬,成品油强势格局或将延续。
资金流向印证市场逻辑:布伦特原油净多头头寸上周减少1900万桶至1.52亿桶,主要因空头增持1300万桶而非多头减仓600万桶。尽管净多头头寸较三周前历史低点回升近三倍,但仍远低于9月中旬2.32亿桶的峰值,而油价跌幅仅约5美元/桶。我们认为,柴油是布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场对供应和出口中断的担忧再次浮现,柴油的净库存量环比增加了70万吨,过去两周增加了410万吨。目前柴油净库存量占布伦特原油的56%,这一比例异常高,清晰地表明了中间馏分油的独特韧性。尽管原油和成品油(尤其是柴油和取暖油)的价格走势近期出现分化,但除非成品油价格走弱并不可避免地将其推向暴跌边缘,否则原油价格仍应保持相对稳定。
(亚汇网编辑:林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