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入体制内工作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梦想。但是,每年的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招聘人数都是基本固定的。而想往体制内挤的人数却如过江之鲫。这样一来,就必然有很多的人成为陪跑者。在国考和省考里面,常常都能见到这种情况:成百上千的人竞争一个岗位,而99%的人注定只能成为陪考者。
不是有毕业生考到35岁才上岸的情况存在吗?这其实就说明,有很多的毕业生痴迷于体制内,而不惜花费大好的青春时光来拼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之难。
因为公务员和事业编的社会地位高,薪资待遇好,工作稳定性强,即便媒体怎样宣传,要把眼光放开阔些,但都不能阻止大学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信念和决心。但是,这样的拼搏,总是让人看着心痛的。
相对于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而言,985高校的毕业生就因为毕业院校的优势,而能通过定向选调生上岸就要轻松得多。
我们都知道,各省的定向选调生几乎只面向国内外顶尖名校毕业生:国内的双一流高校、国外QS排名前100的大学。当然,各省还有一批省内重点院校也能够获得资格。
但即便如此,能够参与定向选调生遴选的毕业生要少了很多,上岸的几率要大了很多——因为普通院校是没有机会报考定向选调生的。换言之,定向选调生成了名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一个捷径。
甘肃省2022年省直机关单位录用选调生人员名单公示发布。计划招聘人数为50人,而聘用的机关都是省直机关。这样的工作岗位,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因为甘肃处在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很难吸引到外省的名校毕业生报考。从公示的情况来看,兰州大学无疑是最大的赢家。50个计划数,兰州大学就有23人顺利地进入了甘肃省直机关定向选调生的行列,差不多接近录用人数的一半。
兰州大学在甘肃省内的优势,是其他高校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它是甘肃省唯一的一所985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正是因为它在甘肃省内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它才在甘肃成为一个其他高校不能望其项背的存在。
而其他的高校,最多的也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人,当然,录取2人的也还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和湖南大学。它们和兰州大学比较起来,也都是不能相抗衡的。
而从公示来看,名校毕业生报考定向选调生还是有着自己先天优势的。公务员考试,考生要根据岗位和要求的条件,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报考的资格。而一旦专业不符、学历不够还没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岗位的。
而选调生就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它只看你的毕业院校和学历,不在乎你所学的专业!这样的一个优势,对于那些尽管选了冷门专业,但是顺利进入9856高校的毕业生,不啻是一个福音,不是吗?
而从甘肃省直机关定向选调生来看,确实也是冷门专业居多,比如:行政管理、中国古代文学、社会工作、企业管理、中国古典文献学、护理学、风景园林、环境工程、发育生物学、草业科学、土木工程等。
而专业和岗位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也是很多的,比如:葡萄与葡萄酒学专业对应省市场监管局、新闻与传播专业对应省纪委监委、行政管理专业对应省法院、中国史专业对应省自然资源厅、工商管理专业对应省军民融合办、英语专业对应省药监局……
而从新录用的选调生的性别情况来看,50名选调生里面,男生仅仅只有11人,剩下的39人,全部都是女性毕业生。也就是说,男女比例超过了3:1。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省份的定向选调生男女比例相对来说是保持均衡的,但是现在却是完全失衡。这不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