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主题为“拥抱数智时代,携手共同发展”的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行。会前,中国丹麦商会会长李曦萌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欧洲过去对美国过于依赖,应该有更独立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跟中国有更为紧密的交流合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摄
在全球跨国贸易投资低迷的情况下,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的参会人数创下历届之最。“与中国携手”成为本届峰会的一个核心命题。包括跨国企业负责人、各国商会代表在内的全球工商界人士频频发声,“中国持续地对外开放,将给我们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
最近这几周,中国墨西哥商会执行副主席维克多·卡德纳的在华行程被排得很满:不久前,他刚去过西安、大连参展;前两天,他在北京参会;下个月,他又要去青海,参加一场与投资贸易有关的洽谈会,墨西哥是这场会议的主宾国……
“这段时间,我见到了很多中国的组织和企业。就在5天前,还有一个来自湖南长沙的企业代表团到墨西哥城参加展览。”5月22日,卡德纳在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说,越来越多墨西哥企业到中国发展,建立分支机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增加他们在墨西哥的投资,“两国企业相互扩展业务,我们的投资环境已经改善了”。
他认为,中墨企业间能维持深入的业务交流和拓展,主要得益于中国开放。过去一段时间,中墨两国政府高层之间也维持着密切的对话。在卡德纳看来,无论当前国际局势如何,世界贸易都将继续,“中国持续地对外开放,将给我们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与中国携手”是本届峰会的一个核心命题。会场上,包括跨国企业负责人、各国商会代表在内的全球工商界人士频频发声。在全球贸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他们用一项项数据、一个个故事证明:“当今世界,与中国的交流一直在进行。”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说,过去40多年,中美两国围绕大豆等相关产业在技术转让、贸易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的改革开放给美国甚至全球的大豆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希望继续同中国携手”。
在与中国的合作中,美国谷物协会始终致力于相关技术的转让和人才培养。该协会中国区总监曼努埃尔·桑切斯介绍,从最初的畜牧业,到锅炉产业、水产养殖业等,协会同中国的合作领域逐渐拓展,近期他们将重点放在推动中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他强调,中国市场有特殊意义,“这不仅体现在贸易规模上,更体现在全产业链的共同成长上”。
今年是霍尼韦尔进入中国的第90个年头。从中国人穿的第一件“的确良”衬衫,到中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中的飞行控制系统等,几十年来,霍尼韦尔紧紧抓住中国市场提供的巨大机遇,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有一些新变化、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与中国携手,与机会同行。”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说。
在今年峰会的全体会议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提到“中国还要积极地开放”。他表示,中国正在用开放和自己的大市场来应对外部挑战,同时用开放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全球贸易提供确定性、稳定性,以及共克时艰的机会。“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将继续开放,希望大家也同样继续来中国投资兴业。”
西屋交通运输集团(以下简称“西屋交运”)是全球轨道交通领域一家有着150多年历史的领军企业,西屋交运中国区总裁崔垚介绍,1994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20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
这家公司的发展同样得益于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方面,我们服务中国市场。同时,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开放政策,我们通过与中国中车等企业合作,将产品出口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此过程中,公司逐步构建了强大的本地供应链体系,这成为全球市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崔垚说。
“在东方,为东方”
5月22日中午,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即将开幕,书赞桉诺中国业务与战略全球执行副总裁马欣荣被众多记者围着问了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作为一家巴西企业,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大市场带来的机遇”。他的回答是:Localization(本土化布局)。
“过去3年,我们调整了对华战略,第一个维度就是深化本土化策略。”马欣荣在当天一场有关中外贸易合作的平行论坛上详细说,这几年,书赞桉诺与中国客户共同投资建设了本地分销中心,实现了从单纯出口向本地生产、分销的转变。同时,这家公司还进一步加强本地研发团队建设,“开展‘门对门’的创新合作”。
马欣荣透露,书赞桉诺对华战略调整的基础就是中国定期发布的“五年规划”。“我们会紧密跟着中国的发展计划调整业务,以此来服务中国需求,跟上政策变化。”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双碳”目标,书赞桉诺从中找到了机会——它在上海设立了公司首个研发创新中心,专注于开发低碳环保新材料,用于替代化石燃料等碳足迹高的传统材料。
“能看到,在支持中国政策上,我们国家、我们的公司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马欣荣说。
同样积极推动本土化布局的还有霍尼韦尔,这家公司会组织在华中高级干部学习中国政府每年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每一个“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管1年,‘五年规划’管5年,作为一个要扎根中国的企业,一定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工作重点、投资机会以及市场发展方向。”余锋说。
在中国,霍尼韦尔持续践行着一项政策——东方服务东方,即根据中国市场客户需求,由中国团队利用全球技术开发相关产品,而产品的制造、销售、服务都在中国。“这样的布局使得无论未来形势如何变化,我们的产品、技术和专利都将保持中国属性。”余锋提到,其公司每年在中国注册数百项专利,目前在持续推进全产业链的本土化进程。
如今,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记者从峰会上了解到,秉持着“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各在华企业和商会都在围绕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向,进行本土化战略调整。
比如,2023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与河南省政府合作成立了中美大豆产品应用价值链创新中心(SIC)。张晓平介绍,SIC集创新培训、示范和推广于一体,致力于将创新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畜牧生产、大豆加工等领域,更好地服务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又如,桑切斯发现,中国正在寻求绿色低碳发展,而美国的相关企业有相应的技术和资源。“我们有意愿提供机会,帮助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桑切斯表示。
中国创新为世界提供机遇
让世界选择与中国携手的,除了这里超大规模的市场和高水平开放政策,还有其快速提升的创新能力。
马欣荣说,中国已经成为书赞桉诺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枢纽。“中国提供的很多新技术可以支持我们提高竞争力、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让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得更好。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光服务中国,也服务于我们全球业务的发展。”他说。
从人工智能、区块链,到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再到绿色经济、低空经济……在今年峰会的会场中,很多有关未来贸易发展的问题和讨论,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中国创新给世界创造的机遇”上。
英国48家集团主席杰克·佩里关注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他表示,DeepSeek(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并没有令他感到震惊,“因为每当外界试图通过技术封锁中国时,中国总能攻克难关”。马来西亚制造商联合会会长苏添莱称赞中国在供应链方面的先进布局,他希望马来西亚企业能同中国企业在产业链方面展开合作,比如可以聚焦高科技、电商等。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则希望美国的公司能深入了解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并寻求合作的机会”……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40年前曾到访中国,他回忆那时的北京“街道上车辆稀少,非常安静”。今年再次来到北京,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古沛勤表示,21世纪的中国正快速崛起,中国每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STEM)毕业生的数量超500万,全球领先;中国在AI领域论文发表数量位列全球第二;此外,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前中国正与全球开展日益紧密的联系,当我们‘拥抱中国’,就意味着将‘拥抱机遇’。”古沛勤说。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芙在峰会上说,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不确定性,暴露出全球经济失衡、稳定性被破坏、不对称性增强的现状,这限制了各国获取以及发展新技术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促进创新、共享创新,对包容和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在罗塞芙看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需实现产业现代化,将创新推广至所有生产部门,并确保新技术能支持就业、创造收入、提高可持续性。“中国秉持双赢理念,明确支持技术与创新成果共享的态度,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充满希望的前景。”她说。
国际中小企业理事会主席金基燦强调要建设更具包容性的数字贸易生态系统。他认为,这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政策协同和多方合作。“设想一下,在非洲的工匠,利用区块链实现原材料采购透明化;在亚洲的农民,通过人工智能对市场进行预测;在拉美的初创企业家,依靠云端合规工具开展出口业务……这样的未来值得畅想,我们也应当携手共进,将其变得触手可及。”他说。
本届峰会期间发布的《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提出,全球工商界要构建数智化协同体系,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共享数智技术红利,营造开放公平的创新生态;发挥数智时代新优势,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数智技术应用,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深化全球工商界合作,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今年峰会,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136个机构的近400名外方代表出席,比去年增加了9个国家(地区)。其中,18家境外在华商协会全部派员参会,70家在华外资企业高层代表参会。任鸿斌说,中国贸促会愿意搭建一座桥梁,在新时期进行破冰,“把中国和各国之间的桥梁架起来,在贸易投资以及各个领域,开启一段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