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8月28日电 (记者 陈悦)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27日在吉隆坡受访时表示,在当地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吉隆坡亚太区域合作圆桌会议上,各方参会人士对亚洲未来充满信心,认为中国的发展将为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创造更大机遇。 博鳌亚洲论坛吉隆坡亚太区域合作圆桌会议于26日至27日举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200余人与会。 张军介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全球贸易、国际秩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与会各界人士普遍认为区域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他说,本次圆桌会议达成广泛共识:其一,尽管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带来了严重冲击,但是区域国家要坚持开放发展、包容发展、多边主义等正确方向。 其二,与会各界人士对区域合作充满信心,并深入探讨加强本地区现有的区域协调合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合力。 其三,与会各界人士认为,应该在提升现有区域自贸安排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着亚太自贸区方向推进。为此,各界人士对明年即将在中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抱有高度期待。 其四,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在促进互联互通上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张军说,更好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也是本次会议重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8日 06:31 46
日前,《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6大行动”,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重要的落地场景。《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当前,AI正在给制造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浙江杭州,全球首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的生产线,在1900℃的工作温度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24小时不间断控制各项生产参数,最终生产出更高质量和稳定的氧化镓晶体。 氧化镓作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半导体材料,长期受高温挥发分解、结晶环境要求高等难题制约,产业化进程缓慢。通过AI技术,生产线成功实现半导体材料晶体生长的“无人驾驶”模式,未来将实现一万片的年产能。 富加镓业晶体材料部部长 黄浩天:它的良品率从70%提升到90%以上,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直接降低了氧化镓的生产门槛,可以让更多的业界同事加入。 不仅是先进制造,传统产业AI赋能也在提速,在河北唐钢新区生产线,AI生产实现生产流程一图贯通、生产状态一图描述和智能化调控一图指挥。 中国钢研副总工程师 孙彦广:一个月的成本降低1898万元。 目前,我国粗钢年产量已经突破10亿吨大关,利用AI降本增效的空间巨大,为此,建设行业基础大模型至关重要,它可以助力AI进入钢铁生产的核心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8日 06:31 53
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普及。27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等方面,提出19条举措。 总台央视记者 宁坤:手机上的这一功能,可以让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直接连上天上的通信卫星进行语音通话。而这样的功能,现在要加快推广普及了。根据工信部最新印发的指导意见,到2030年,我国要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将分业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放。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覆盖; 二是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通过共建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高低轨卫星资源,加快推动卫星通信应用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普及延伸; 三是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 业内专家介绍,当前我国卫星通信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已稳步提升。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 张海懿:低轨卫星互联网进入规模组网阶段,高轨高通量卫星单星容量已超过100GB每秒,手机直连卫星加快规模应用,相关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建设。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拓展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应急通信、数字惠民和融合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8日 06:31 74
2025年08月27日星期三,以下是由亚汇网整理的昨夜今晨中国财经要闻汇总: 国内股市 一、A股方面,沪指跌0.39%报3868点,深证成指涨0.26%,创业板指跌0.75%。盘面上,时空大数据概念拉升,鸡肉、猪肉、游戏板块活跃,另外,CRO板块下挫,小金属、稀土永磁、AI芯片板块走低。 二、港股方面,恒生指数
中国财经 书瑶 08月27日 08:53 75
“通过高才通来港卖保险就是一场‘豪赌’,首年淘汰率达到80%,但活下来后就是‘神仙工作’。” 今年的中秋和国庆,25岁的李环不打算回家过节,计划在香港继续她的“炒散”(兼职)工作,她已经提前联系好餐厅,时薪80港元。在某知名高校金融专业毕业后,李环通过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称“高才通”)来到香港,慢慢寻找工作机会。 香港某头部保险公司的代理人田绵刚刚完成新一轮续签。2022年底,她放弃深圳的工作来到香港做保险。短短3年时间,做到了年薪接近百万元。在她看来,通过高才通来港卖保险就是一场“豪赌”,首年淘汰率达到80%,但活下来后就是“神仙工作”。 李环与田绵,正是“高才通”计划下来港人群中两个鲜明的缩影:一边是仍在摸索与等待的新来者,一边是经历残酷筛选后的“幸存者”。 近日,中国香港特区劳工及福利局(下称“香港劳福局”)公布了“高才通”的阶段性实施数据,从侧面揭开了“高才”赴港从事金融业的神秘面纱。2022年至今,已超过22万人通过“高才通”计划来到香港。截至2025年7月底,共有1.37万名高才逗留期限已满,其中46%的高才放弃申请续签。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高淘汰率的保险业、高企的通勤或居住成本成为高才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不过,也有高才经过层层漏斗式的筛选,拿到首轮续签资质,他们多集中在金融、保险行业,月薪中位数为4万港元。 随着新一轮续签高峰期将至,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7日 08:31 54
“人工智能+”有了重要指引。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意见》提出实施“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等重点行动,这也是“智能经济”发展首次被写入政策文件。在行动目标中,《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布局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围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六个方面组织实施“人工智能+”重点行动。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意见》明确,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7日 08:00 59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专家表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主要是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 霍福鹏: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可以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霍福鹏说,根据多项研究结果,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超百万亿元,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对人工智能等手段的深度应用,也有助于在科研、城市治理等方面带来质的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 霍福鹏: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精准施策、协同共治,能够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通过城市大脑赋能,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从9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9.5小时,显著减少了跨部门协同的时间成本。 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提升生活品质,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文件出台的背景有哪些? 对于“人工智能+”行动的出台,专家表示,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7日 08:00 62
中国网财经8月27日讯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五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哪些关键步伐?如何让能源发展红利更广泛地惠及民生?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热点话题。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总结“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成就时表示:“‘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我们端牢能源饭碗,走出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王宏志表示,“十四五”是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五年。“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的年度用电量。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1/5,保障了能源供应“量足价稳”。 “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能源消费“逐绿前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7日 07:31 71
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我国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供应更足 韧性更强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能源需求巨大。“十四五”前4年,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9.8亿吨标准煤,预计5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的年度用电量。 “我国强化煤炭兜底保障基础、深挖油气增储上产潜力、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国内能源生产加力提速,实现了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王宏志介绍,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1/5,保障了能源供应“量足价稳”。 这5年,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东部地区用能中,有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 居民用能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带动农网完成投资超过8000亿元。 “‘十四五’是能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7日 07:31 76
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加快。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完成六期发行,累计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达76.6%;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31497.6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发行规模。 专家认为,随着各级财政部门加快债券发行使用,相关资金持续落地,将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增量政策有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将持续扩围。 发行使用提速 2025年,我国计划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领域。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完成六期发行,累计规模9960亿元,发行进度达76.6%。财政部发行安排显示,9月和10月均有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对于设备更新,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对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此前表示,今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将于10月份按计划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届时将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下达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025年汽车、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
中国财经 小亚 08月27日 07:31 79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亚汇通
欢迎咨询广告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