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原油市场近期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一系列关键事件与因素正深刻影响着原油价格走势与市场预期。
一、油价调整陷入搁浅僵局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2025年的“第15次”调整,将于7月29日24点开启。从当前国内油价走势来看,预测油价调整处于“搁浅”状态。截至7月25日,本轮周期已进入第8个工作日,参考隔夜原油市场,WTI原油上涨0.78美元至66.0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上涨0.67美元至69.18美元/桶,重新统计后周期内原油均价在67.75美元/桶,原油变化率-0.73%,汽柴油统计下降25元/吨。但因距离调价仅剩2个工作日,且隔夜原油市场逆势上涨,美国EIA原油库存大幅下降,短期内原油市场看涨情绪转强,此次汽柴油最终调价幅度或不足50元/吨,大概率将以搁浅落地。
二、OPEC+增产持续冲击市场
供给端方面,OPEC+增产计划正持续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早在2024年12月第38届OPEC+召开部长级会议,就决定将200万桶/日集体减产、166万桶/日自愿减产目标延长至2026年底,并将220万桶/日自愿减产计划再延长3个月至2025年3月底。但从3月初开始,形势发生转变,OPEC+发布声明,确定该部分自愿减产将和阿联酋增加的30万桶/日产量从2025年4月至2026年9月底内逐步恢复。不仅如此,4月初、5月初,OPEC+分别宣布将在5月、6月分别增产41.1万桶/日,为原定增产计划额的三倍。5月28日,OPEC+再度宣布7月延续增产41.1万桶/日,连续第三个月大幅增产。按此增产幅度,OPEC+增产计划将在今年10月前完成,较原定的2026年9月底大幅提前。而在7月5日,OPEC+进一步宣布8月产量目标将超预期上调55万桶/日,相当于撤回了自2023年以来220万桶/日自愿减产量的80%,并计划于9月份批准新一轮原油增产。OPEC+如此激进的增产策略,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全球原油市场的供应压力,对油价形成了明显的下行抑制。
三、地缘政治局势暗藏波澜
地缘政治因素始终是原油市场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近期,虽然中东地区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直接冲突,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依旧众多。例如,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紧张关系虽暂时有所缓和,但双方深层次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旦局势再度恶化,该地区原油供应必将受到严重冲击。此外,其他地区的地缘政治摩擦,如部分产油国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地区间领土争端涉及产油区域等,都可能随时对原油市场供应造成影响,引发市场对供应短缺的担忧,进而推动油价上涨。
四、库存数据左右市场预期
库存数据是反映原油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窗口。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都备受市场关注。若库存数据显示原油库存下降,表明市场上原油供应量减少,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推动油价上升;反之,若库存增加,则暗示市场供应过剩,油价往往承受下行压力。近期,市场对库存数据的变化尤为敏感,每一次数据的公布都可能引发油价的短期波动,投资者和交易员们也都紧盯着库存数据的动态,以此作为判断市场走势和调整投资策略的重要依据。
五、市场未来走势迷雾重重
展望未来,原油市场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OPEC+持续增产的后续影响仍在发酵,若其进一步扩大增产规模或加快增产速度,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局面可能加剧,油价下行风险将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因地区局势突变而引发油价大幅波动。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新能源发展对传统原油需求的替代效应等因素,也将在长期内对原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各方面动态,谨慎应对市场变化,在复杂多变的原油市场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