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汇网了解,在此次试验中,“海琴”号深海ROV连续进行了多个潜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4140米,并开展了多项科考试验,对各项技术指标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实况检测。据本航次领队、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介绍,在开展深海试验之前,该套ROV的所有零部件已经在陆上试验环境中顺利通过了6000米压力测试,而此次海试的主要目的就是起到验证作用。按照常规准则,大部分6000米级装备在通过4000米级实际海试验证后,基本就可以判定满足全深度指标要求。“海琴”号深海科考型ROV是针对深海探测场景专门研发的,由中山大学提供专项支持,并委托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研制生产,之后加装在“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船体上。它能够实现科考船对深海科研目标的精确定位观察和样品获取,可长期在近海底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基因获取等深海科考工作,为立体化深海科学研究的更大进展提供助力。本次航次是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的,于8月13日从珠海起航前往南海目标海域,计划航期为25天。除了“海琴”号的试验任务外,该航次还将执行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ARV)“海斗一号”的深海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工作。接下来,“海琴”号和“海斗一号”将结合海洋气象无人机观测、海洋地质过程探测、深海生物生态观测、30米重力柱采样任务等科学需求,在南海多个工区继续开展试验性应用,进一步探索深海的奥秘。作为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自投入使用以来,便持续在深海探测领域深耕。截至2025年7月,该船已经顺利执行了23个科考航次(段)。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亚汇网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