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周一,截止目前美元兑日元报147.920,上涨0.11%。
日元基本面行情分析
日元作为全球外汇市场中兼具避险属性与套利货币特征的特殊货币,其汇率走势深受日本经济结构、货币政策转向、全球风险情绪及美日政策博弈的影响。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分析:
一、经济结构:外需疲软与内需乏力的双重困境
日本经济呈现“高端制造出口驱动”与“人口老龄化压制内需”的矛盾格局:
出口导向型产业承压:汽车、电子、机械等核心产业贡献出口额的60%以上,但2025年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政策威胁,导致丰田等车企2025财年净利润预期大幅缩水44%。尽管索尼等电子企业凭借PS5销量增长实现利润逆势上涨23%,但整体出口增速仍受全球需求疲软拖累,2025年一季度对华出口同比暴跌6.2%。
内需结构性萎缩:2025年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7%,个人消费接近零增长,反映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30%)和薪资增长停滞的深层矛盾。尽管失业率维持在2.5%的历史低位,但中小企业薪资涨幅仅1.2%,远低于大企业的3.6%,消费能力分化显著。
通胀黏性与成本压力:2025年3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2%,但7月东京核心CPI放缓至2.9%,显示外生能源价格冲击减弱,但食品价格因供应链问题持续上涨(卷心菜价格同比涨60%)。这种“成本推升型通胀”与“需求疲软型增长”的矛盾,使日本央行陷入政策两难。
二、货币政策:退出宽松的艰难转型与市场博弈
日本央行(BOJ)在2024-2025年经历了从“超宽松”到“有限紧缩”的政策转向,但路径充满不确定性:
利率政策反复:2024年3月结束负利率政策,7月加息至0.25%,2025年1月进一步加息至0.5%,但6月议息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并放缓缩表步伐(2026财年起每季度减少购债2000亿日元)。这一调整反映央行对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以及美日利差收窄压力(10年期美日利差仍达3.47%)。
政策预期分化:市场对2025年下半年是否继续加息存在分歧。若7月全国核心CPI突破3.5%且薪资增长超3%,可能触发年内第二次加息;反之,若二季度GDP再次萎缩,加息或推迟至2026年。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强调“将根据数据灵活调整政策”,但缺乏明确的前瞻性指引,加剧市场波动。
汇率干预隐忧:尽管日本央行尚未直接干预汇市,但2025年初美元兑日元从160暴跌至140的剧烈波动,已引发政策层对“无序贬值”的警惕。若美元兑日元突破150,不排除央行重启外汇干预的可能。
三、国际收支:贸易逆差与投资收益的再平衡
日本国际收支呈现“贸易逆差收窄但未逆转,投资收益支撑经常账户盈余”的特征:
贸易逆差刚性:2024财年贸易逆差达5.22万亿日元,能源进口成本占比超30%,但半导体设备出口增长(同比+12%)部分抵消压力。2025年若美国关税政策落地,贸易逆差可能进一步扩大。
投资收益护城河:日本连续31年保持经常账户盈余,2024年盈余达29.3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主要依赖海外证券投资收益(40.2万亿日元)。这种“海外资产收益反哺国内”的模式,为日元提供长期支撑,但也导致资本外流加剧,削弱汇率弹性。
外汇储备策略:日本外汇储备规模达1.2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占比超60%。若美联储缩表加速,可能引发美债抛售压力,间接冲击日元汇率。
四、避险属性:地缘冲突与政策不确定性的双重定价
日元的避险地位在2025年经历“削弱-修复”的反复:
传统避险功能弱化: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日元因日本央行宽松政策表现疲软,但2025年初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股债汇三杀”中,日元兑美元升值12%,显示避险属性仍具韧性。这种分化反映市场对“政策风险”与“地缘风险”的差异化定价。
地缘政治敏感性:台海局势紧张、朝鲜半岛军事动态及中东冲突升级,均可能触发日元避险买盘。例如,2025年5月胡塞武装袭击以色列机场后,日元兑美元短线升值1.5%。
替代货币竞争:瑞士法郎因制裁风险削弱避险地位,日元成为“次优选择”,但美元作为终极避险货币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日元阻力支撑点位分析
日内高位:147.95
日内地位:147.35
建议买入价:147.9
建议卖出价:147.88
阻力位:147.97 148.07 148.19
支撑位:147.53 147.63 147.75
(亚汇网编辑: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