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多国减少美元依赖,美元地位或受冲击(利空美元)
近期,全球多个国家纷纷释放信号,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瑞士央行副行长安托万?马丁表示,鉴于瑞士央行庞大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为实现多元化投资,将很大一部分美元持仓配置为欧元。截至2025年6月底,瑞士央行外汇储备超1万亿美元,美元占比39%,欧元占37%,其策略变化备受全球市场关注。
东盟在《2026-2030年经济共同体战略计划》中承诺推动本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通过推广本币结算、加强区域支付互联互通等举措,降低汇率波动冲击。巴西总统呼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加大货币互换使用,改变高度依赖美元的局面。新西兰超级年金基金也将投资方向从美国股市转向欧洲股市。
分析人士指出,多国减少美元依赖,源于美元汇率疲软、关税压力高企以及美联储政策外溢效应等因素。巴克莱银行分析师考特加称,这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但已从央行储备占比和贸易结算份额中见证美元地位的下降。美国银行报告显示,东盟减少美元使用趋势受个人和企业兑换本地货币、大型投资者对冲风险等因素推动,且这一进程可能提速。彭博汇编数据显示,今年初至7月,亚太地区以本币计价的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反映出投资者寻求分散投资,减少对美元资产依赖的倾向,这对美元在外汇市场的地位构成长期利空影响。
二、中国外汇市场供求平衡,人民币汇率韧性增强(利好人民币)
今年以来,中国外汇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对一篮子货币总体稳定。受美国经济转弱及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美元指数大幅走弱,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上半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1332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1796个基点。
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人民银行灵活稳汇率操作以及客盘结汇需求释放等,共同支撑人民币汇率韧性增强。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摆脱2022年以来的调整,市场汇率预期基本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外贸稳定发展,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如实施优化外贸新业态主体外汇资金结算、便利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等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一揽子政策;推动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便利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等措施落地见效。这些政策有利于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增强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利好支撑。
三、OPEC+增产加速,原油市场影响外汇关联货币(利空加元等商品货币)
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计划在近期会议中批准9月将原油日产量再提高54.8万桶。若落实,将提前一年完全逆转2023年11月实施的220万桶/日自愿减产措施,旨在加速争夺全球原油市场份额。自2025年4月起,OPEC+已分阶段解除减产协议,此次增产规模超出市场预期。
OPEC+的激进增产计划已对国际油价形成下行压力,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4月高点下跌逾15%。原油价格与加元等商品货币紧密相关,油价下跌意味着加拿大等产油国出口收入可能减少,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进而对加元等商品货币构成利空影响。市场投资者在交易加元等相关货币对时,需密切关注OPEC+增产对原油市场及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
(亚汇网编辑: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