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月28日),现货黄金目前位于4018.85美元/盎司附近,涨幅为0.96%。
黄金市场基本面分析
一、供需格局:供应刚性与需求爆发形成400吨缺口
2025年黄金市场供需矛盾已成为基本面核心驱动力,供应端瓶颈与需求端结构性爆发形成鲜明对比:
1.供应端:三重约束下增速趋近停滞
矿产金增长乏力:全球黄金地下已探明可开采储量仅剩20%,2025年矿产金产量预计维持在3000吨左右,同比增速不足1%。新矿开发面临环保审批严格、开采成本攀升等问题,投产周期长达5-7年,短期难以弥补供应缺口。当前全球黄金边际生产成本已升至1500美元/盎司,较2020年上涨35%,部分高成本矿山已出现减产迹象。
再生金供应收缩:受金价震荡上行影响,民间惜售情绪浓厚,2025年再生金供应量预计为700吨,同比下降4%。欧美地区再生金占比最高,但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居民变现意愿减弱,进一步压制供应弹性。
整体供应缺口扩大:综合矿产金与再生金供应,2025年全球黄金总供给约3700吨,同比基本持平;而需求端规模已达4100吨,供需缺口达400吨,创2010年以来新高。这种缺口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构成金价长期支撑。
2.需求端:央行与投资需求主导结构性变革
央行购金成核心支柱:2025年全球央行购金呈现"新兴市场主导"特征,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为主要买家。1-9月全球央行净购金量已达890吨,世界黄金协会预测全年将突破1000吨,创历史新高。中国央行连续五个月增持,3月单月增持9万盎司,其黄金储备占比仅5.5%,远低于全球平均15%的水平,未来增持空间巨大。这种增持并非短期投机,而是去美元化背景下的战略配置,具有极强的持续性。
投资需求全面爆发:黄金ETF投资已从边缘走向主流,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黄金ETF净流入612吨,其中北美流入346吨、欧洲148吨、亚洲118吨,9月单月流入17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单月纪录。国内市场同样活跃,华安、汇添富等黄金ETF联接基金单日净申购规模常超2亿元,反映散户配置需求旺盛。
传统需求平稳过渡:珠宝消费虽不再是增长主力,但保持稳定基数,2024年中国金条金币消费同比增长46.02%,印度民间黄金持有量已达2.5万吨,超过全球十大央行储备总和,显示亚洲私人部门需求韧性。
二、定价逻辑重构:从"美元-利率"框架到"实物供需主导"
黄金传统定价逻辑正被深刻颠覆,去美元化浪潮推动定价锚点向实物供需倾斜,这也是10月28日国际金价触底反弹的核心逻辑:
1.传统逻辑影响力弱化
长期以来,黄金价格与美国实际利率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曾达0.91。但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这一关系显著松动,相关系数降至0.44。即便2025年美国实际利率维持在1.8%-2.2%的高位,国际金价仍屡创历史新高,突破4300美元/盎司,表明传统金融属性定价逻辑已部分失效。
2.新定价范式:实物供需+主权信用溢价
中金公司指出,黄金定价正进入"去美元化驱动实物供需"的新范式。全球34%的国家黄金储备占比低于10%,若这些国家将储备占比提升至20%,需新增购金8673吨,相当于2024年全球矿产金的238%。这种刚性需求叠加供应缺口,形成了"主权信用溢价",成为金价脱离传统框架的核心动力。10月28日伦敦金现在3970美元/盎司获得强支撑,正是实物买盘介入的直接体现。
3.内外盘分化的基本面根源
10月28日伦敦金现上涨0.51%,而沪金主连下跌2.15%,这种分化本质是汇率与供需结构差异所致: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至7.0881的近一年高位,稀释了国际金价上涨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国内黄金供需缺口小于全球市场,且实物消费季节性平淡,导致国内价格对国际反弹的响应滞后。
黄金技术面分析
国际金价(伦敦金现):日线级别触底反弹,4000美元成关键分水岭
趋势结构:经历10月21日单日6%的暴跌后,金价在3970-4000美元区间形成短期震荡平台,10月28日早盘探底后反弹,形成“长下影线”K线形态,显示该区间存在较强买盘支撑。5日均线(4050美元)虽仍向下压制,但10日均线(3980美元)与20日均线(3950美元)形成多头排列,中长期趋势尚未逆转。
指标信号:相对强弱指标(RSI)在早盘跌至35超卖区间后快速回升至42,脱离极端超卖区域;MACD指标绿柱动能较前一日收窄,显示空头力量有所衰减,出现初步底背离信号。
关键点位:上方阻力位依次为4050美元(5日均线)、4100美元(前期震荡平台);下方支撑位聚焦3970美元(今日低点)、3950美元(20日均线),若跌破3950美元可能引发新一轮调整。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