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1月7日),现货黄金目前位于3997.38美元/盎司附近,涨幅为0.52%。
黄金市场基本面分析
一、货币环境: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实际利率下行成核心支撑
(一)降息预期高度确定性
美联储政策转向是当前黄金基本面的核心驱动力。截至11月7日,CME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预期12月美联储再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91.7%,2026年上半年或再有两次降息。这一预期源于美国经济数据的双重信号:一方面9月CPI数据弱于预期,核心通胀环比增幅放缓,通胀压力显著缓解;另一方面就业市场降温迹象显现,非农数据延迟发布更强化了“就业风险大于通胀风险”的判断。
实际利率与黄金呈现强烈负相关性,当前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TIPS)收益率已降至1.2%以下,较2024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直接降低黄金持有成本。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60天内,黄金平均涨幅达6%,这一规律为当前金价提供了明确的趋势支撑。
(二)美元信用弱化与汇率支撑
11月7日美元指数大幅回调0.7%,至98.2附近,年内累计跌幅已达4.3%。美元走弱的核心原因包括:美国政府“停摆”持续超历史均值,加剧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特朗普政府施压美联储降息,引发对央行独立性的质疑;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跌至56.32%,去美元化趋势持续深化。
从汇率联动看,美元指数与伦敦金价格近期负相关性达-0.65,11月7日美元回调直接推动伦敦金从3984美元快速反弹至4001美元关口。中长期来看,美元指数低位震荡格局明确,为黄金提供持续的汇率红利。
二、供需格局:央行战略购金与投资需求形成共振
(一)官方储备需求创纪录
全球央行购金的战略性特征是黄金需求端的压舱石。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总储备达7406万盎司,较2024年10月增持前增长6.8%。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央行增持黄金166吨,尽管环比下降33%,但以价值计同比增长超120%,反映高价环境下的配置决心未改。
更关键的是,75家受访央行中,三分之一计划未来1-2年继续增持黄金,主要动机包括优化储备结构、对冲地缘风险及降低对美元资产的依赖。预计2025年全球央行购金总量将达750-900吨,连续第三年维持700吨以上的高位。
(二)投资与实物需求双轮驱动
投资需求呈现“短期波动、长期扩张”特征。尽管11月初SPDRGoldShares持仓下降近8吨,反映短期获利了结压力,但2025年9月全球黄金ETF单月净流入145.6吨,创三年来次高,总持仓升至3837.7吨,显示机构长期配置意愿强烈。国内市场同样活跃,9月中国黄金ETF净流入5吨,持仓回升至193.7吨,高价环境下的投资热情未减。
实物需求方面,2025年二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达1249吨,同比增长3%;以价值计突破1320亿美元,同比跃升45%。印度排灯节与中国春节前的季节性需求旺季即将到来,有望进一步消化当前价格高位,形成需求端支撑。
三、风险溢价:地缘与经济不确定性维持避险估值
(一)地缘政治风险多点发酵
尽管中东局势短期缓和,但全球地缘风险敞口并未收窄。俄乌冲突进入长期僵持阶段,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隐患持续存在;中美贸易谈判在美政府“停摆”结束后可能重启,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仍存。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在风险事件频发的环境下,估值中始终蕴含10%-15%的避险溢价。
(二)美国经济与政策不确定性
美国政府“停摆”已导致非农就业、CPI等关键数据延迟发布,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缺乏数据支撑,政策决策难度加大。当前美国联邦债务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率升至5.8%,债务信用风险隐忧上升。这种“数据真空+财政压力”的组合,使黄金成为对冲经济前景迷雾的最优工具之一。
黄金技术面分析
日线图显示,黄金价格自11月3日触及22779.99点高位后,连续两个交易日回调,11月6日收于22461.72点,形成“两连阴”走势,但并未跌破11月4日21854.48点的阶段性低点,支撑位依然有效。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维持金叉状态,但红柱高度略有缩短,说明多头动能有所减弱但未完全消退。布林带开口呈收窄趋势,上轨位于23000点附近,下轨支撑21500点,当前价格运行于中轨与上轨之间,处于典型的震荡整理区间。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