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国际原油市场呈现“数据利好难抵供给担忧”的震荡格局。美国EIA原油库存超预期下降为油价提供短期支撑,但OPEC+内部增产分歧与需求端疲软信号形成对冲,叠加美元指数维持韧性,油价仍被困于窄幅区间。截至当日亚太盘收盘,布伦特原油报62.58美元/桶,较前一交易日微涨0.26%;WTI原油报61.55美元/桶,涨幅0.21%,国内原油相关期货合约同步小幅跟涨,中国海油A股股价开盘报27.90元,延续震荡态势。
一、核心数据:美国原油库存大降,成品油库存意外承压
北京时间11月27日凌晨公布的美国EIA原油库存数据成为市场焦点。数据显示,美国上周原油库存减少184.4万桶,显著超出市场预估的减少60.5万桶,为连续第二周下降,库存降幅超预期主要源于炼厂开工率提升与进口量环比下滑的双重推动。从区域分布看,作为美国原油交割地的库欣地区库存减少32.1万桶,库存水平维持在五年均值下方,对WTI原油期货价格形成直接支撑。
但成品油库存数据释放出需求疲软的信号,制约了油价涨幅。数据显示,美国上周汽油库存增加331.4万桶,与市场预估的减少4.6万桶形成鲜明反差;馏分油库存增加41.6万桶,同样高于增加10.3万桶的预期。分析指出,汽油库存超预期增长与美国本土出行需求季节性回落相关,而馏分油库存上升则反映出工业活动复苏力度不足,这一“原油强、成品油弱”的库存结构,凸显当前市场供需矛盾的复杂性。
二、供给端博弈:OPEC+增产分歧发酵,长期过剩风险升温
OPEC+内部的政策分歧成为压制油价的核心长期因素。尽管11月OPEC+已按计划实现13.7万桶/日的增产,但沙特与俄罗斯在后续政策路径上的博弈持续升级。据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为夺回欧洲市场份额,计划在12月进一步提升原油出口量,而沙特则担忧增产加剧供过于求,倾向于暂停后续增产计划,双方立场差异可能导致12月OPEC+会议难以达成统一共识。
增产趋势已引发机构对市场过剩的担忧。国际能源署(IEA)此前预测,若OPEC+增产节奏延续,叠加美国页岩油产量稳步回升,2026年全球原油市场将面临创纪录的过剩局面。当前市场已提前反应这一预期,即便EIA库存超预期下降,油价反弹幅度也受限,布伦特原油仍未突破63美元/桶的关键阻力位。
三、关联市场联动:油价震荡下,能源企业展现韧性
国际油价在62美元/桶附近震荡的背景下,国内能源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展现出较强经营韧性。以中国海油为例,尽管近期油价波动较大,但公司桶油成本控制能力突出,且承诺2025-2027年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5%,高股息属性吸引稳健资金关注。机构数据显示,国金证券给予其“买入”评级,目标价32.88元;摩根士丹利则预测未来15日内其股价上涨概率达70%-80%,评级为“增持”。
从技术面看,中国海油当前股价处于27.01元支撑位与30.07元压力位之间,11月19日前的技术指标曾发出“强力买入”信号,但需警惕主力资金此前连续净流出的潜在风险。分析认为,后续股价走势将高度依赖国际油价表现,若布伦特原油稳定在65美元/桶以上,公司股价有望向30元关口发起冲击。
四、后市焦点:OPEC+会议与需求数据成关键
展望后市,12月2日召开的OPEC+会议将成为决定油价方向的关键节点,市场将重点关注成员国是否会调整增产计划。需求端方面,美国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欧元区工业PMI等数据将反映全球主要经济体需求状况,若数据超预期疲软,可能进一步加剧油价下行压力。
短期来看,原油市场仍将维持60-65美元/桶的震荡区间,投资者需关注EIA原油库存与成品油库存的修复情况,以及OPEC+官员的表态动态。对于能源企业投资者而言,可重点跟踪油价突破方向与企业资金面变化,在区间波动中把握波段机会,同时长期关注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价值。
(亚汇网编辑: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