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香港股市:恒生指数跌1.09%或278.83点,报25388.35点,全日成交额为2817.7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1.16%,报9150.49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13%,报5677.9点。全周来看,恒指累涨2.27%,国指累涨1.83%,恒科指累涨2.51%。中泰国际研究指出,港股目前资金面仍比较充裕,港股通持续净流入叠加外资流入积极性较高,资金市有望助力港股高位盘整。但大盘延续板块轮动迹象,市场在内外政策交织的窗口维持结构博弈,避险情绪与政策观望情绪仍一定程度或制约指数大幅上行。
大型科技股悉数飘绿,阿里巴巴跌近2%,腾讯跌逾1%。半导体股午后冲高,华虹半导体大涨9%,中芯国际涨近5%;医药集采反内卷有望推动价值重估,医药股今日逆市走高,CRO、医疗器械方向领涨;暑运出行需求较强,民航局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航空股表现活跃。另一边,光伏股普遍调整,新特能源跌超4%;雅下水电概念再度回落,华新水泥跌7.17%,东方电气跌6.83%。
本周港式市场表现
一、半导体股午后拉升
截至收盘,华虹半导体(01347)涨9.09%,报42.6港元;晶门半导体(02878)涨6.67%,报0.48港元;中芯国际(00981)涨4.98%,报52.75港元;上海复旦(01385)涨4.73%,报28.8港元。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公布了一项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巩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以保持对中国的领先。东吴证券认为,在美国管制持续加码的背景下,自主可控趋势不可逆不可改。此外,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出于对国补Q2退坡的担忧,分别给出较低的Q2业绩指引,但根据目前各下游的景气情况和两公司的稼动率水平,该行判断两公司Q2业绩均可beat指引,边际景气维持。且Q3新国补政策的出炉,有望进一步拔高景气,看好晶圆代工行业景气向上。
二、医药股逆市走高,CRO、医疗器械方向领涨
截至收盘,康龙化成(03759)涨7.71%,报22.35港元;昭衍新药(06127)涨7.02%,报24.4港元;爱康医疗(01789)涨8.74%,报6.72港元;微创医疗(00853)涨4.59%,报10.94港元。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日前表示,第11批集采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且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光大证券指出,这一调整将有效遏制恶性价格竞争,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建议重点关注在集采中持续中选、具备质量与成本双重优势的仿制药及器械龙头,过往被集采降价过度压制的品类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此外,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第二场。10余家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医药类投资公司和新闻媒体单位的代表介绍医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投资等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在座谈会上,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医保价格政策赋能药械创新的新举措,如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进入临床应用;研究实行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分类优化挂网服务,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助力中国创新药械走向世界,促进医药全球化发展。
三、航空股表现活跃
截至收盘,东方航空(00670)涨3.69%,报3.09港元;中国国航(00753)涨3.68%,报5.92港元;南方航空(01055)涨2.35%,报3.92港元;首都机场(00694)涨2.22%,报3.23港元。7月22日,2025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会议强调,优化航线网络布局,积极服务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民航领域统一大市场,综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信达证券认为,民航局专题部署民航领域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引导行业回归理性竞争、有序发展,格局有望持续改善。暑运旺季需求持续增长、客座率高位,供需或将改善,有望带动座收回升。看好座收回升带来的航司利润弹性。
四、光伏股普遍回落
截至收盘,新特能源(01799)跌4.67%,报7.14港元;福莱特玻璃(06865)跌3.01%,报10.96港元;信义光能(00968)跌0.61%,报3.25港元。中信期货指出,7月以来硅产业链供应端消息层出不穷,多晶硅作为能源品价格也出现明显抬升。供给端,预计6-7月多晶硅产量将回升至10万吨以上,中长期来看需要关注反内卷政策是否会限制多晶硅的供应。需求端,1-5月份光伏装机增速大幅度提高,透支了下半年装机的需求。考虑到下半年光伏装机的下降,多晶硅后续需求有继续走弱的风险。总体来看,多晶硅供需现实仍有压力,关注资金情绪以及后续政策落地情况,如若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价格也存在反向波动风险。
本周港股市场盘点
一、维立志博-B(09887)首挂飙升,截至收盘,涨91.71%,报67.1港元
维立志博每股定价35港元,共发行3686.25万股股份,每手100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1.793亿港元。据悉,维立志博的核心业务模式是自主发现、开发及商业化肿瘤免疫疗法。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1款核心产品LBL-024(PD-L1/4-1BB双特异性抗体)及13款其他候选药物。
二、吉宏股份(02603)全天强势,截至收盘,涨15.31%,报17.02港元
吉宏股份预期2025年上半年取得净利润约1.3亿至1.37亿元,同比增长97.25%至108.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2亿至1.19亿元,同比增长55%至65%。主要由于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及跨境社交电商业务营收规模与利润实现较大幅增长。
三、中远海运港口(01199)创阶段新高,截至收盘,涨9.31%,报6.46港元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中远海运集团正在推动加入与地中海航运牵头财团,收购旗下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超过40个港口资产,使中远海运成为这些港口的合作伙伴及股东。报道指,目前贝莱德、地中海航运及长和都对中远海运入股持开放态度,但相信在贝莱德、地中海航运及长和之间的7月27日谈判期结束前,各方都不太可能达成协议。
四、建滔集团(00148)发布盈喜,截至收盘,涨8.29%,报28.1港元
建滔集团公布,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止取得的纯利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70%,即纯利超过约25.6亿港元。主要由于集团几个呈报分部的利润取得增长,即投资业务分部,以及覆铜面板业务分部和印刷线路板业务分部。
五、灵宝黄金(03330)逆势走高,截至收盘,涨5.89%,报10.78港元
灵宝黄金发盈喜,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取得收入介于约74.92亿至79.2亿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5%至85%;预计期内取得净利润介于约6.56亿至6.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3倍至3.5倍。
市场机构观点预测
一、中金:被动外资流入中国激增 主动基金低配程度扩大
中金发布研报称,被动外资流入激增,创去年10月初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A股流入13.2亿美元(vs. 上周流入1.0亿美元);港股和ADR流入18.5亿美元(vs. 上周流入4.8亿美元),以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基金流入为主。配置比例上,截至6月底,全球各类主要类型主动基金对中国配置比例低于基准约1.3ppt,低配程度较5月底的1.1ppt 继续扩大,其中被动资金配置比例升至7.4%,但主动资金配置比例持平于上月的 6.1%。
二、瑞银:Q2公募基金港股持仓上升至18.8% 还将继续南下!
瑞银发布中国股票策略研究报告称,2025年第二季度,南向资金港股净流入达到27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按板块划分,金融板块的流入增幅最大,接下来是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板块,分别吸引了814亿元和546亿元人民币的净流入。这表明投资者偏好“新消费”、创新药等领域。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在香港股票中的持仓进一步上升1.5个百分点,达到18.8%,较2024年第四季度上升6.6个百分点。
三、交银国际:美联储“特朗普”升级 关注美元信用风险等资本市场走势
交银国际发布研报称,就降息前景而言,关税影响具有滞后性,当前尚未完全显现,或还要需要未来两个月的通胀数据来验证,比如商品价格压力的传导。另外,“对等关税”暂停至8月初,在此之前很难看到明朗的关税形势,而截至目前,也仅有个别国家达成初步的关税框架协议。基准情形下,美元信用风险,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走势或成特朗普“软肋”,限制其关税及解雇鲍威尔的主张。预计2025年全年降息1-2次,而首次降息可能在4季度。
四、浦银国际:预计港股市场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关注“反内卷”、美股AI等主题行情扩展至港股带来的交易型机会
浦银国际发研报指,短期来看,预计港股市场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在新的趋势性投资主题尚未出现前,行业轮动将会加快。接下来,半年报业绩公布期即将开启,目前市场参与者对企业业绩的预期较高,即便业绩符合市场一致性预期甚至小幅超预期,可能仍不能满足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较高期待,市场不排除出现回调。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机构预计资金将会从拥挤度较高的新消费、创新药和银行等板块,往拥挤度较低、估值偏低、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板块轮动,比如科技板块(AI产业链相关)。然而,如果市场情绪维持高涨、流动性较为充裕,即便拥挤度较高的这些板块因为资金流出而出现回调,也不影响港股大盘中期向好。该机构认为,红利+科技的杠铃策略依然有效,同时可以关注A股“反内卷”、美股AI等主题行情扩展至港股带来的交易型机会。
五、国泰海通:2025年中国股市无风险利率下降的通道已经打开 A/H股整体估值将得以提高
国泰海通发研报指,预期变动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经济周期的波动,转变为贴现率的下行,中国A/H股市整体估值中枢上修。经过三年出清和调整,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已然充分,其对估值收缩的边际影响减小。人心中对未来预期的主要矛盾,已从经济周期波动,转变为贴现率变动,尤其是无风险利率的下行。股市的无风险利率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国债收益率,而是投资人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过去三年内外部过高的机会成本阻碍了投资人的入市意愿。2025年中国股市无风险利率下降的通道已经打开,A/H股整体估值将得以提高。投资人应转变对主要矛盾的认识,战略看多中国。
(亚汇网编辑:书瑶)